患者女性,48歲,若干年以來左下后牙咀嚼乏力,并伴有牙齦反復腫痛,檢查:可見左下5深齲,牙體呈暗黃色,冷,熱診均無反應,叩痛(+),可探及寬而深的牙周袋。X線片檢查見骨吸收區(qū)圍繞根尖區(qū)并向牙槽嵴頂處逐漸變窄。
最為合理的臨床治療方案為()
A.根管治療
B.牙周治療
C.清除感染壞死的牙髓組織,清除牙周袋內的感染,完善的根管充填
D.清除牙周袋內的感染,清除感染壞死的牙髓組織,完善的根管充填
E.清除感染壞死的牙髓組織,完善的根管充填,清除牙周袋內的感染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患者女性,48歲,若干年以來左下后牙咀嚼乏力,并伴有牙齦反復腫痛,檢查:可見左下5深齲,牙體呈暗黃色,冷,熱診均無反應,叩痛(+),可探及寬而深的牙周袋。X線片檢查見骨吸收區(qū)圍繞根尖區(qū)并向牙槽嵴頂處逐漸變窄。
最為合理的臨床診斷為()
A.根尖炎
B.成人牙周炎
C.牙周-牙髓聯(lián)合病變
D.慢性牙周膿腫
E.慢性根尖周膿腫
患者,男性,39歲,主訴:刷牙出血2年,伴冷、熱刺激酸痛,無自發(fā)痛,后牙咬合無力。檢查:牙石指數(shù)為3,牙齦充血腫脹,上、下磨牙牙周袋4~5mm,牙松動Ⅰ度。
長期保持其治療療效的關鍵步驟是()
A.全身藥物抗感染治療
B.牙周手術治療
C.正畸治療
D.修復治療
E.定期的復查治療
患者,男性,39歲,主訴:刷牙出血2年,伴冷、熱刺激酸痛,無自發(fā)痛,后牙咬合無力。檢查:牙石指數(shù)為3,牙齦充血腫脹,上、下磨牙牙周袋4~5mm,牙松動Ⅰ度。
其治療原則應為()
A.藥物治療為主
B.全身治療為主
C.牙周手術為主
D.調整機體防御功能為主
E.局部治療為主
患者,男性,39歲,主訴:刷牙出血2年,伴冷、熱刺激酸痛,無自發(fā)痛,后牙咬合無力。檢查:牙石指數(shù)為3,牙齦充血腫脹,上、下磨牙牙周袋4~5mm,牙松動Ⅰ度。
X線片檢查其牙槽骨的破壞多為()
A.垂直型吸收
B.弧形吸收
C.水平型骨吸收
D.角形吸收
E.反波浪形吸收
患者,男性,39歲,主訴:刷牙出血2年,伴冷、熱刺激酸痛,無自發(fā)痛,后牙咬合無力。檢查:牙石指數(shù)為3,牙齦充血腫脹,上、下磨牙牙周袋4~5mm,牙松動Ⅰ度。
最可能的診斷應為()
A.牙齦炎
B.成人牙周炎
C.快速進展性牙周炎
D.牙髓炎
E.青少年后期牙周炎
![](https://static.ppkao.com/ppmg/img/appqrcode.png)
最新試題
牙石中含70%-80%(),其余為有機成分和水。
妊娠期齦炎在()和牙齦乳頭(前牙區(qū))。
牙周病比較明確的危險因素:口();性別;年齡;種族;社會經(jīng)濟狀況;吸煙者的病情重;某些全身疾病;某些微生物;過去有牙周炎歷史;某些基因背景。
牙齦成形術 gingivoplasty
證據(jù)充分的牙周病致病菌();牙齦卟啉單胞菌;福賽坦氏菌。
牙周病損具有部位特異性:最易受累的為();其次是下頜磨牙、尖牙和上頜切牙,前磨牙;最少受累的為上頜尖牙和下頜前磨牙。
創(chuàng)傷性合 traumatic occlusion
附著齦的寬度是指從()至正常齦溝底的距離。
牙齦纖維瘤病發(fā)生于:全口的牙齦緣、齦乳頭和(),甚至達膜齦聯(lián)合(上頜磨牙腭側)。
牙石的形成:獲得性薄膜形成、菌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