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關于服飾的起源,其根本原因是()。

A、衣服的觀賞性
B、衣服可以遮羞
C、衣服的地位象征
D、衣服的實用性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對服飾與文化的關系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世界各民族在各個歷史時期的衣著打扮,是這個民族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標尺
B、世界各民族在各個歷史時期的衣著打扮,是這個民族經(jīng)濟和文化發(fā)展水平的標志
C、服飾文化在民族文化中處于核心地位
D、服飾由于它的不可缺少的實用價值和日益增長的欣賞價值,使其成為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

最新試題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京城疾疫流行時,禮部待郎孫承恩便乞命太醫(yī)院及順天府惠民藥局依按方術預備藥餌,于都門居民輻輳之處,招諭散給庶阽危貧困之人,得以有濟。皇帝遂令太醫(yī)院差官順天府措置藥物,設法給惠。材料中涉及的抗疫措施主要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1644年,清朝攝政王多爾袞逼退李自成的起義軍進入北京,大張旗鼓地為明朝皇帝和皇后發(fā)喪,并極力稱贊那些在動亂中喪生的明朝官員。多爾襲此舉的主要意圖在于()

題型:單項選擇題

兩漢時期,科技與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開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外經(jīng)濟、文化的交往。上述成就主要得益于漢朝()

題型:單項選擇題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材料中這些措施對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意義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長期積淀的結果,在詩詞作品中廣為出現(xiàn)。蘇軾詞中“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描繪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如表是中國古代某階段的發(fā)展概況表。該表反映出這一階段的歷史發(fā)展特征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一組同學追溯三晉歷史,在襄汾縣人民政府網(wǎng)站瀏覽到網(wǎng)頁內容:距今約4300~39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遺址遺存內容豐富,主要遺存類型包括:城墻、夯土建筑基址、墓葬及出土約5000件文物。其中大墓墓主使用木棺,棺內撒朱砂,隨葬品精美豐富;小墓隨葬品很少,有的甚至一無所有。據(jù)此推斷當時山西()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下圖描繪的是唐代前期十分流行的中亞胡旋舞?!暗撋胶跃邸薄百F妃胡旋迷君心”的詩句也透露出這種舞蹈在當年的風摩。材料可以反映唐朝()

題型:單項選擇題

如圖是上海博物館館藏“商鞅方升”,青銅質地,為長方形的有柄量器,容積202.15毫升,重0.69千克,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七十五字銘文。記載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頒布標準計量器,以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為一升。據(jù)此判斷該文物最重要的歷史價值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魏晉以來,內遷的各族人民向漢族人民學習農業(yè)技藝。西北民族的樂器、歌舞等也受到漢族人民的喜愛。上述材料反映了這一時期()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