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題()(1594-1658)的《國榷》,本書記載從元文宗天歷元年(1328)九月明太祖朱元璋誕生,至順治二年(1645)五月清軍入南京、南明弘光政權滅亡為止的三百一十七年間的歷史。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最新試題
關于后現(xiàn)代主義對歷史學的看法,()是不正確的。
題型:單項選擇題
作為歷史學家,自己生活的時空與所研究的時空越相似,越容易理解。()
題型:判斷題
比較史學最應該注意避免流于()。
題型:單項選擇題
文學更偏感性,哲學更偏理性,史學既需感性也需理性。()
題型:判斷題
19世紀德國歷史學家()提出了“不偏不倚的告誡”。
題型:單項選擇題
后現(xiàn)代主義對歷史學的最根本沖擊在于質疑了()。
題型:單項選擇題
關于史學的素養(yǎng),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為什么建國初期,文學作品呈現(xiàn)臉譜化的現(xiàn)象?()
題型:單項選擇題
由世事洞明、人情練達而考證歷史這是屬于()。
題型:單項選擇題
“經緯明晰,節(jié)目詳具,前后始末,一覽了然”形容的是()史書。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