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35歲,近2月來發(fā)熱,乏力伴消瘦。體檢:左頸、二側(cè)腋窩和腹股溝部位可觸及數(shù)個黃豆和蠶豆大小淋巴結(jié),肝未及,脾肋下3cm.紅細胞4.0×1012/L,血紅蛋白12g/L,白細胞5.6×109/L,血小板150×109/L.血沉80mm/h
如需明確診斷,首先應作的檢查是()
A.肝功能
B.CT檢查
C.磁共振
D.淋巴結(jié)活檢
E.B超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女,35歲,近2月來發(fā)熱,乏力伴消瘦。體檢:左頸、二側(cè)腋窩和腹股溝部位可觸及數(shù)個黃豆和蠶豆大小淋巴結(jié),肝未及,脾肋下3cm.紅細胞4.0×1012/L,血紅蛋白12g/L,白細胞5.6×109/L,血小板150×109/L.血沉80mm/h
如果骨髓檢查正常,胸部X線檢查陰性,B超肝區(qū)檢查正常,患者的臨床分期應是()
A.Ⅱ期A
B.Ⅱ期B
C.Ⅲ期A
D.Ⅲ期B
E.Ⅳ期A
男性,56歲,食欲減退半年,鞏膜輕度黃染,肝肋下及邊。血紅蛋白80g/L,紅細胞3.1×1012/L,網(wǎng)織紅細胞2%。骨髓象示幼紅細胞增生活躍,中、晚幼紅細胞為主,幼紅細胞體積小,胞質(zhì)少、邊緣不整,粒細胞系及巨核細胞系正常。
診斷()
A.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B.缺鐵性貧血
C.溶血性貧血
D.再生障礙性貧血
E.肝病性貧血
男性,56歲,食欲減退半年,鞏膜輕度黃染,肝肋下及邊。血紅蛋白80g/L,紅細胞3.1×1012/L,網(wǎng)織紅細胞2%。骨髓象示幼紅細胞增生活躍,中、晚幼紅細胞為主,幼紅細胞體積小,胞質(zhì)少、邊緣不整,粒細胞系及巨核細胞系正常。
缺鐵性貧血,正確的是()
A.目的是使血紅細胞蛋白恢復正常
B.維生素B可增強療效
C.多飲茶水
D.小劑量開始,血紅蛋白正常后再用藥2~3月
E.禁用酸性藥物
男性,56歲,食欲減退半年,鞏膜輕度黃染,肝肋下及邊。血紅蛋白80g/L,紅細胞3.1×1012/L,網(wǎng)織紅細胞2%。骨髓象示幼紅細胞增生活躍,中、晚幼紅細胞為主,幼紅細胞體積小,胞質(zhì)少、邊緣不整,粒細胞系及巨核細胞系正常。
上題處理,首先是()
A.輸血
B.鐵劑治療
C.胃腸道檢查
D.治療胃病
E.肝功能檢查
A.無癥狀性菌尿
B.急性膀胱炎
C.急性腎盂腎炎
D.慢性腎盂腎炎
E.尿道綜合征
最新試題
足月嬰,生后20小時出現(xiàn)黃疸,拒哺。查體:嗜睡,面色蒼白,Hb88g/L,血清非結(jié)合膽紅素348μmol/L。首選的檢查是()
上消化道出血是否繼續(xù),常以黑便作為觀察指標。
患者,男,40歲,體重50kg,Ⅱ度以上燒傷面積為80%,第一個24小時,補液總量為()
右心衰竭時主要導致肺循環(huán)淤血和體循環(huán)血液灌注不足。
按腸壁血運有無障礙分類,腸梗阻可分為()
男,65歲,近2年來右上肢抖動,動作遲緩面容呆板,行走起步困難,查體右上下肢肌張力增高,齒輪樣動作該患者發(fā)病機制可能是()
惡性程度最高的乳腺癌類型是浸潤性小葉癌。
低血糖患兒的典型臨床表現(xiàn)有()
患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7~8個月嬰兒多見的骨骼改變是()
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于癌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