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甲藥的強度和效能均較大
B.甲藥的強度和效能均較小
C.甲藥的強度較小而效能較大
D.甲藥的強度較大而效能較小
E.以上都不對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質反應:陽性反應率與劑量作圖
B.質反應:陽性反應數(shù)與對數(shù)劑量作圖
C.質反應:陽性反應率的對數(shù)與劑量作圖
D.量反應:最大效應百分率與劑量作圖
E.量反應:最大效應百分率與對數(shù)劑量作圖
A.最小有效量
B.極量
C.治療指數(shù)
D.半數(shù)致死量
E.半數(shù)有效量
A.引起最大效能50%的劑量
B.引起50%動物陽性效應的劑量
C.和50%受體結合的劑量
D.達到50%有效血濃度的劑量
E.引起50%動物中毒的劑量
A.受體與效應器間的信號轉導都需經過G蛋白介導
B.G蛋白由α、β和γ三個亞單位組成
C.在基礎狀態(tài),α亞單位上接有GDP
D.不同G蛋白在結構上的差別主要表現(xiàn)在α亞單位上
E.G蛋白只轉導信號,而不會放大信號
A.是典型的配體門控離子通道
B.是由α,β,γ,δ四種亞單位組成的五聚體
C.受體部分與離子通道部分在結構上彼此獨立,功能上相互偶聯(lián)
D.受體直接操縱離子通道的開關,無需其他信使物質
E.在離子通道入口處的氨基酸殘基多帶負電荷
最新試題
患者,男性,29歲,結婚3個月,主訴有排尿困難,尿痛,大量黃色尿道分泌物,勃起功能異常,曾有支原體感染?;颊邽榇颂貏e苦惱而就診。經檢查:尿道分泌物涂片經革蘭染色后查到了多形核細胞內有典型形態(tài)的革蘭陰性雙球菌(即淋球菌),通過進一步培養(yǎng)分泌物診斷為淋菌性尿道炎。用青霉素進行抗感染治療,數(shù)日后癥狀沒有好轉,經過調整治療方案,用新氟喹諾酮類藥物治療后,癥狀好轉,繼續(xù)用藥3周,患者恢復了健康。
患者,男性,31歲,型體消瘦,乏力,胸、背、腰、腹部出現(xiàn)紅斑及群集性綠豆粒樣的水痘等癥狀。入院后檢查診斷為HIV抗體陽性,有吸毒史,同時伴發(fā)單純皰疹病毒Ⅰ型感染。醫(yī)生治療處方為:定期服用齊多夫定、奈韋拉平及奈非那韋,靜脈滴注阿昔洛韋。討論問題:(1)抗HIV及皰疹病毒藥物的種類及作用機制。(2)齊多夫定、奈韋拉平及奈非那韋聯(lián)合用藥的藥理學基礎。
該病例現(xiàn)有主要治療方案是什么?
患者,男性,32歲,記者,因采訪任務進入瘧原蟲發(fā)病疫區(qū)被蚊蟲叮咬后,出現(xiàn)全身發(fā)冷、發(fā)熱、多汗等癥狀,遂入院診治。診治期間該患者突然昏迷,給予二鹽酸奎寧靜滴搶救,搶救過程中患者又出現(xiàn)寒戰(zhàn)、高熱、血紅蛋白尿等癥狀,后改用青蒿素繼續(xù)治療。討論問題:(1)簡述抗瘧藥的分類及臨床應用。(2)試述對上述患者改用青蒿素進行搶救的藥理學依據(jù)。
治療系統(tǒng)性真菌感染的常用藥物及其臨床應用、主要副作用。
簡述使用利多卡因的依據(jù)。
討論題:針對患者的病情應選用什么降壓藥物?
某女性患者,54歲,因新近發(fā)生靜脈血栓而入院。醫(yī)生處理方案:測定患者血aPTT基礎值,靜脈給予肝素,醫(yī)囑要求每2~4小時觀察一次患者的癥狀,每日監(jiān)測一次血aPTT和血小板計數(shù)。試對醫(yī)生的處理方案進行分析。
有文獻報道,44例SARS患者應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治療結束后3個月進行了雙側髖關節(jié)、肩關節(jié)、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的MRI檢查,觀察到骨缺血的表現(xiàn),發(fā)生率為22.7%。還有報道,大劑量應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可致罕見部位(如肱骨頭、足跟、距骨、腕舟骨、坐骨等)骨壞死。提示大劑量使用糖皮質激素可能會導致骨缺血性壞死,試解析其產生的可能原因。
女性,48歲。因陣發(fā)性腹痛伴嘔吐,肛門停止排便排氣5天,于1991年12月25日零時50分入院。體格檢查:體溫35.5℃,脈搏摸不到,呼吸30次/分,血壓測不到,消瘦,一般情況極差,神志恍惚,臉色蒼白,四肢厥冷。心率120次/分,心音低鈍,兩肺呼吸音粗糙,未聞干、濕啰音,腹脹,有腸型,全腹肌緊張,臍周圍及右下腹有壓痛,腸鳴音亢進,可聞及氣過水音。腹透“中、上腹部可見數(shù)個大小不等的腸腔氣液面,呈階梯形排列”。診斷:腸梗阻;腸壞死;膿毒癥休克。問題:(1)本病例可使用哪些改善微循環(huán)的藥物?分別簡述其作用機制。(2)如本病例為革蘭陽性菌引起膿毒癥休克,請舉出至少兩類可選用的抗菌藥,每類寫出2個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