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7歲。主訴:腹瀉1年,伴腹脹1月余。排糞3~4次/d,糊狀,無膿血、黏液及食物殘渣。起病后體重下降10kg,食欲、食量無變化,但進食油膩食物癥狀加重。查體主要陽性發(fā)現(xiàn):消瘦,腹部膨隆,全腹有輕壓痛,移動性濁音陽性,雙下肢水腫。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示白細胞3.5×109/L,中性粒細胞75%;尿常規(guī)正常;糞常規(guī)及隱血均陰性;血生化示轉氨酶正常,膽紅素正常,總蛋白52g/L,清蛋白28g/L,肌酐和尿素氮正常。
對病因診斷最有幫助的檢查()。
A.ERCP
B.PPD試驗
C.核素淋巴管顯像
D.肘靜脈壓測定
E.肝活檢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患者女,35歲,4個月前進食海鮮后中上腹陣發(fā)性絞痛,伴惡心,嘔吐胃內容物后稍緩解,無明顯腹瀉,無皮膚、鞏膜黃染。此后反復發(fā)作,進食多時明顯。無明顯反酸、胃灼熱和胸骨后疼痛。查體:上腹輕壓痛。血常規(guī):白細胞總數(shù)9×109/L,嗜酸細胞計數(shù)1.4×109/L,多次糞檢無紅、白細胞,無寄生蟲及蟲卵,隱血(-)。體重無明顯減輕。
最可能的診斷是()。
A.消化性潰瘍
B.急性肝炎
C.嗜酸細胞胃腸炎
D.蛔蟲感染
E.淋巴瘤
患者女,35歲,4個月前進食海鮮后中上腹陣發(fā)性絞痛,伴惡心,嘔吐胃內容物后稍緩解,無明顯腹瀉,無皮膚、鞏膜黃染。此后反復發(fā)作,進食多時明顯。無明顯反酸、胃灼熱和胸骨后疼痛。查體:上腹輕壓痛。血常規(guī):白細胞總數(shù)9×109/L,嗜酸細胞計數(shù)1.4×109/L,多次糞檢無紅、白細胞,無寄生蟲及蟲卵,隱血(-)。體重無明顯減輕。
為明確診斷首選的檢查是()。
A.消化內鏡下多點黏膜活檢
B.全消化道造影
C.骨髓穿刺
D.腹部CT
E.肝炎病毒血清學檢查
A.Ⅰ、Ⅱ期手術后化療±美羅華±放療
B.化療±美羅華±放療
C.Ⅲ、Ⅳ化療±美羅華
D.Ⅲ、Ⅳ化療±美羅華±局部放療
E.以上都正確
A.腹痛
B.腹瀉
C.惡心和嘔吐
D.便血
E.胸痛
A.上皮細胞增生受抑制
B.腸黏膜下小動脈受損
C.腸壁組織受損
D.膠原再合成受抑制
E.腸道細菌的侵入
最新試題
根據(jù)患者主訴,對進一步檢查有重要提示:作用的常規(guī)檢查()。
應檢查的項目包括()。
在住院過程中,患者出現(xiàn)腹痛加重,呈持續(xù)劇烈疼痛,查體發(fā)現(xiàn)腹肌緊張,全腹壓痛、反跳痛,移動性濁音(±)。對患者病情的變化,首先考慮的是()。
根據(jù)腹腔積液檢查結果,并結合病史和常規(guī)檢查,可能參與患者腹腔積液形成的疾?。ǎ#ㄌ崾荆焊骨环e液檢查顯示外觀白色微混,細胞總數(shù)1800/μl,白細胞700/μl,單核0.90,比重1.012,黎氏試驗(-),總蛋白1.8g/L,清蛋白0.8g/L,找抗酸桿菌和瘤細胞均(-)。)
首選的檢查()。
此時考慮患者最有可能的診斷是()。(提示:入院后1周患者突發(fā)腹脹、全腹痛,查體:中上腹肌緊張,壓痛(+),反跳痛(+),聽診腸鳴音消失。急查:胰腺功能:AMYL149U/L,LIPA1617U/L;腹部B型超聲:胰腺增大并回聲不均,胰腺炎肝回聲不均,肝外膽管擴張;膽囊壁增厚,膽囊內膽汁淤積;脾略大。)
此時,對該患者的進一步處理是()。(提示:重復胃鏡并再取活檢10#,病理診斷為:MALT淋巴瘤,低度惡性。)
患者女,28歲,因顏面、雙下肢水腫1年,腹脹1個月就診。既往體健,但結婚5年未孕。查體:體溫36.5℃,輕度貧血貌,心、肺(-),腹部膨隆,無壓痛,肝、脾未及,移動性濁音(+),雙下肢輕度水腫。根據(jù)上述常規(guī)檢查結果,初步診斷考慮()。(提示:常規(guī)檢查顯示Hb92g/L,WBC4.3×10/L,中性0.80,血小板正常,尿常規(guī)正常,糞常規(guī)正常,血沉33mm/h,氨基轉移酶和膽紅素正常,總蛋白51g/L,清蛋白22g/L,腎功能正常,PPD(+),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速,肢導低電壓。)
此時為明確診斷應該選擇的檢查手段為()。(提示:尿蛋白:1g/L,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鏡均顯示胃黏膜彌漫性充血、水腫,黏膜粗大,胃壁僵硬。泌尿系統(tǒng)超聲:雙腎積水伴雙側輸尿管全程擴張,膀胱壁彌漫增厚,膀胱腔小。)
為證實初步診斷,還應做的影像學和內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