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46歲。因乏力、左上腹部飽脹就診。查體:貧血貌,胸骨壓痛明顯,脾肋下5cm,質地堅硬。實驗室檢查:血紅蛋白95g/L,WBC為38×10<sup>9</sup>/L,分類以中晚幼粒及桿狀核粒細胞為主,嗜堿性粒細胞為8%,血小板為200×10<sup>9</sup>/L。骨髓穿刺檢查符合慢性粒細胞白血?。云冢┑墓撬柘筇卣?。
關于該病人的骨髓象描述,錯誤的是()
A.骨髓增生明顯活躍
B.原粒和早幼粒細胞易見,原粒細胞大于10%
C.嗜酸和嗜堿性粒細胞增多
D.粒細胞胞質中可偶見Auer小體
E.骨髓可發(fā)生輕度纖維化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患者,女性,46歲。因乏力、左上腹部飽脹就診。查體:貧血貌,胸骨壓痛明顯,脾肋下5cm,質地堅硬。實驗室檢查:血紅蛋白95g/L,WBC為38×10<sup>9</sup>/L,分類以中晚幼粒及桿狀核粒細胞為主,嗜堿性粒細胞為8%,血小板為200×10<sup>9</sup>/L。骨髓穿刺檢查符合慢性粒細胞白血?。云冢┑墓撬柘筇卣鳌?/p> 關于慢粒的細胞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檢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ph染色體為慢粒特有
B.BCR/ABL融合基因僅見于ph染色體陽性患者
C.典型易位為t(9;22)(q34;q11),只見于粒細胞
D.部分病人經(jīng)治療后,ph染色體消失
E.慢粒病程中可檢測到ph染色體以外的染色體異常
患者,女性,46歲。因乏力、左上腹部飽脹就診。查體:貧血貌,胸骨壓痛明顯,脾肋下5cm,質地堅硬。實驗室檢查:血紅蛋白95g/L,WBC為38×10<sup>9</sup>/L,分類以中晚幼粒及桿狀核粒細胞為主,嗜堿性粒細胞為8%,血小板為200×10<sup>9</sup>/L。骨髓穿刺檢查符合慢性粒細胞白血?。云冢┑墓撬柘筇卣鳌?/p> 為確診慢粒,下列哪項檢查最可靠?()
A.ph染色體
B.造血干/祖細胞培養(yǎng)
C.檢測BCR/ABL融合基因
D.細胞免疫學檢查
E.細胞化學染色
患者,男性,62歲,因低熱、乏力、左上腹部飽脹就診。查體,脾肋下6cm,質地堅硬,胸骨壓痛明顯。Hb為100g/L,WBC為40×10<sup>9</sup>/L,分類示早幼粒細胞4%,中性中幼粒細胞為17%,中性晚幼粒細胞為16%,中性桿狀核粒細胞為18%,中性分葉核粒細胞為21%,嗜堿性粒細胞為11%,嗜酸性粒細胞3%,淋巴細胞為8%,單核細胞2%,PLT為130×10<sup>9</sup>/L。
該病例最常見的染色體改變?yōu)椋ǎ?/a>
A.t(8;21)(q22;q22)
B.t(9;22)(q34;q11)
C.t(15;17)(q22;q11)
D.t(9;11)(p21;q23)
E.inv(14)(q11;q32)
患者,男性,62歲,因低熱、乏力、左上腹部飽脹就診。查體,脾肋下6cm,質地堅硬,胸骨壓痛明顯。Hb為100g/L,WBC為40×10<sup>9</sup>/L,分類示早幼粒細胞4%,中性中幼粒細胞為17%,中性晚幼粒細胞為16%,中性桿狀核粒細胞為18%,中性分葉核粒細胞為21%,嗜堿性粒細胞為11%,嗜酸性粒細胞3%,淋巴細胞為8%,單核細胞2%,PLT為130×10<sup>9</sup>/L。
確立診斷進行骨髓檢查,下列哪項可能與骨髓檢查不符()
A.骨髓有核細胞增生極度活躍
B.以中、晚幼粒和桿狀核粒細胞增生為主
C.嗜酸和嗜堿性粒細胞增多
D.原粒和早幼粒細胞明顯增多,原粒細胞常大于10%
E.巨核系增生基本正常
患者,男性,62歲,因低熱、乏力、左上腹部飽脹就診。查體,脾肋下6cm,質地堅硬,胸骨壓痛明顯。Hb為100g/L,WBC為40×10<sup>9</sup>/L,分類示早幼粒細胞4%,中性中幼粒細胞為17%,中性晚幼粒細胞為16%,中性桿狀核粒細胞為18%,中性分葉核粒細胞為21%,嗜堿性粒細胞為11%,嗜酸性粒細胞3%,淋巴細胞為8%,單核細胞2%,PLT為130×10<sup>9</sup>/L。
有關該病的實驗室檢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NAP陽性率及積分明顯減低,甚至為0分
B.CFU-GM培養(yǎng)示集落或集簇較正常明顯減低
C.血清維生素B12濃度及其結合力明顯減低
D.粒細胞形態(tài)大致正常
E.只有ph染色體陽性者,才可檢測到BCR/ABL融合基因
最新試題
急性肝炎時,血中轉氨酶一般變化情況為()
關于血涂片制備的描述,錯誤的是()
不符合白血病特征的是()
正常人腦脊液氯化物與血漿氯化物濃度的關系為()
不屬于生理性血沉增快的是()
有關血管外溶血的實驗室指標變化,正確的是()
下列哪項不是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的特點()
假定血糖在常規(guī)實驗室20天測定的質控結果的均數(shù)為5.5mmol/L,標準差為0.5mmol/L,如果采用13s規(guī)則,其控制界限為()
Lancefield血清分群法的依據(jù)是()
用Percoll分離細胞時可獲得四層,其中淋巴細胞層處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