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
①寧坤要我給他畫一張畫,要有昆明的特點。我想了一些時候,畫了一幅:右上角函了一片倒掛著的濃綠的仙人掌,末端開出一朵金黃色的花;左下畫了幾朵青頭菌和牛肝菌。題了這樣幾行字:
②“昆明人家常于門頭掛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懸空倒掛,尚能存活開花。于此可見仙人掌生命之頑強,亦可見昆明雨季空氣之濕潤。雨季則有青頭菌、牛肝菌,味權(quán)鮮腴。”
③我想念昆明的雨。
④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謂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體感受的。
⑤我不記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長,從幾月到幾月,好像是相當(dāng)長的。但是并不使人厭煩。因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連綿不斷,下起來沒完。而且并不使人氣悶,我覺得昆明雨季氣壓不低,人很舒服。
⑥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長。昆明的雨季,是濃綠的。草木的枝葉里的水分都到了飽和狀態(tài),顯示出過分的、近于夸張的旺盛。
⑦昆明菌子極多。雨季逛菜市場,隨時可以看到各種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來的時候,家家飯館賣炒牛肝菌,連西南聯(lián)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鮮,香,很好吃。炒牛肝茵須多放蒜,否則容易使人暈倒。(1)青頭菌比牛肝菌略貴。這種菌子炒熟了也還是淺綠色的,格調(diào)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雞樅,味道鮮濃,無可方比。雞樅是名貴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貴得驚人。一盤紅燒雞樅的價錢和一碗黃燜雞不相上下,因為這東西在云南并不難得。有一個笑話:有人從昆明坐火車到呈貢,在車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雞樅,他跳下去把雞樅撿了,緊趕兩步,還能爬上火車。這笑話用意在說明昆明到呈貢的火車之慢,但也說明雞樅隨處可見。有一種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樣子,真叫人懷疑:這種東西也能吃!顏色深褐帶綠,有點像一堆半干的牛糞或一個被踩破了的馬蜂窩。里頭還有許多草莖、松毛、亂七八糟?。?)可是下點功夫,把草莖松毛擇凈,撕成蟹腿肉粗細的絲,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會使你張目結(jié)舌:這東西這么好吃?!還有一種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雞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塊銀圓那樣大,溜圓,顏色淺黃,恰似雞油一樣。這種菌子只能做菜時配色用,沒甚味道。
⑧雨,有時是會引起人一點淡淡的鄉(xiāng)愁的。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是為許多久客的游子而寫的。我有一天在雨水少住的早晨和德熙從聯(lián)大新校舍到蓮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滿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裝(注:比丘尼,佛教指尼姑)的陳圓圓的石像(傳說陳圓圓隨吳三掛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蓮花池而死),雨又下起來了。蓮花池邊有一條小街,有一個小酒店,我們走進去,要了一碟豬頭肉,半市斤酒(裝在上了綠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來。雨下大了。酒店有幾只雞,都把腦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腳著地,一動也不動地在檐下站著。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這樣大的木香卻不多見。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嚴(yán)嚴(yán)的。密匝匝的細碎的綠葉,數(shù)不清的半開的白花和飽漲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濕透了。我們走不了,就這樣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還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寫了一首詩:蓮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濁酒一杯天過午,木香花濕雨沉沉。
⑨我想念昆明的雨。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最新試題
乾隆時期,工匠們造了一個兩層樓高的紫檀大鐘,乾隆知道后為什么大發(fā)雷霆?
文中的“幾乎”能否去掉?為什么?
這段文字的說明對象是什么?
小屋的出現(xiàn),()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風(fēng)景的內(nèi)容。
依照選文《論真性情》的觀點,請你從下面文化名人或者文學(xué)形象中選取一個,結(jié)合與其相關(guān)的文學(xué)作品對他是否有真性情進行評析。陶淵明、蘇軾、《孤獨之旅》中的杜小康
把這段文字分為四層,簡述各層意思。
下列對“真性情”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小屋的光線()富于科學(xué)的時間性,()富于浪漫的文學(xué)性。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說明方法(只要寫一種說明方法)①紫植長大了以后,90%以上內(nèi)心都是空的,所以常常不出材料。②比如我們家里的木門木窗,有時候打不開,關(guān)不上,這都是變形造成的,但紫檀的變形率卻非常低。
“閑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fēng)?!睂@句話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