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粒細胞百分比總和與有核紅細胞百分比總和之比
B.非成熟粒細胞與有核紅細胞之比
C.粒細胞百分比總和與成熟紅細胞之比
D.粒細胞與有核紅細胞和成熟紅細胞之比
E.有核細胞與成熟紅細胞之比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判斷骨髓增生程度
B.估計巨核系統(tǒng)增生情況
C.觀察涂片邊緣、尾部,有無體積較大的異常細胞
D.觀察骨髓小粒周圍,有無體積較大或成堆分布的異常細胞
E.仔細觀察各系統(tǒng)的增生程度和各階段細胞數(shù)量和質量變化
A.淋巴系統(tǒng)細胞改變
B.粒細胞與巨幼紅細胞比例
C.巨核系統(tǒng)細胞改變
D.紅系統(tǒng)細胞改變
E.單核系統(tǒng)細胞改變和其他血細胞改變
A.白血病
B.巨幼細胞性貧血
C.缺鐵性貧血
D.多發(fā)性骨髓瘤
E.骨髓纖維化
A.1~2個
B.2~5個
C.1個
D.2個
E.2~3個
A.介于兩個階段之間的細胞,無論其來源如何,均按成熟方向的上一階段計算
B.介于淋巴細胞與紅細胞之間的細胞應歸為紅細胞
C.介于漿細胞與幼稚紅細胞之間細胞應歸為漿細胞
D.實在難以確定類型的細胞,可歸為紅細胞
E.若確診為漿細胞性白血病,將介于漿細胞與紅細胞之間的細胞歸為紅細胞
最新試題
下列哪項不是骨髓檢查的范圍()
下列細胞中不具有有絲分裂能力的是()
細胞內(nèi)均質,無結構()細胞外形呈圓形、橢圓形或阿米巴樣,表面皺膜多而明顯,有少許嵴樣突起()細胞直徑10~16μm,呈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細胞表面有少量微絨毛,胞核大,有凹陷()細胞胞質內(nèi)出現(xiàn)血小板分界膜系統(tǒng)()細胞表面光滑或帶有少數(shù)皺紋或少數(shù)、短指樣突起,突起在半個球面上不超過25根()細胞表面開始出現(xiàn)吞飲活動和吞飲小泡(吞飲鐵蛋白)()細胞表面有大量微絨毛,細胞半個球面上平均有150根左右()細胞表面皺膜寬長,有時似飄帶或蛇,期間可有少數(shù)長絨毛()胞質內(nèi)出現(xiàn)"特異顆粒"()胞質內(nèi)出現(xiàn)"非特異顆粒"()胞質內(nèi)可見由鐵蛋白顆粒積聚而成的鐵蛋白小體()
胞體直徑10~18μm,圓形或橢圓形。胞核較大,圓形或橢圓形,位于中央或稍偏一側,核染色質纖細,呈顆粒狀,核膜較厚,界線清楚,核仁1~2個。胞質較少,呈淡藍色,透明,核周界明顯,無顆粒。是哪種細胞()胞體直徑10~18μm,圓形或橢圓形,胞核圓形或橢圓形,約占細胞直徑的2/3以上,核染色質可濃集成粗密的小塊,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質量多,染不透明藍或深藍色,仍可見瘤狀突起及核周淡染區(qū)。是哪種細胞()胞體直徑10~18μm,圓形或類橢圓形,胞核較大,約占細胞的2/3以上,核染色質呈細粒狀,排列均勻,無濃集,核膜較模糊。核仁2~5個,較小,清楚。胞質量少,呈透明天藍色,繞于核周,無顆粒。是哪種細胞()胞體直徑15~20μm,圓形或橢圓形。胞核較大,圓形,類圓形,核染色質纖細,呈疏松網(wǎng)狀,核仁1~3個。胞質較豐富,呈灰藍色,不透明,邊緣不規(guī)則,有時可見偽足狀突出。是哪種細胞()胞體直徑15~20μm,圓形或橢圓形,邊緣常有鈍角狀或瘤狀突起。胞核圓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約占細胞直徑的4/5,核染色質呈顆粒狀,核仁1~2個,胞質量少,深藍色,不透明,在核周圍常形成淡染區(qū)。是哪種細胞()
關于骨髓象檢查的注意事項正確的是()
下述不符合正常骨髓象特征的是()
骨髓象的分析與報告不包括()
下列哪項描述不符合正常骨髓象()
直徑8~15μn,胞核偏位,核染色質常排列成車輪狀,胞漿豐富、染藍色或紅藍相混的藍紫色、有泡沫感()胞體直徑10~18μm,核染色質粗顆粒狀、排列緊密、分布不均、有明顯厚實感,核仁1~2個、清晰,核膜清楚、胞漿很少、亮藍色、僅環(huán)于核周()胞體直徑10~18μm,顆粒狀排列均勻、平坦,核仁2~5個,界限清楚,胞漿淡藍色,著色均勻淺淡()胞體直徑15~20μm,可見偽足突出,核染色質粗粒狀,不均勻,著色深,可有1~3個核仁,較大界限不清,胞漿深藍濃稠,核周有淡染區(qū)()
正常骨髓象骨髓有核細胞增生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