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主要以IgE介導,引起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脫顆粒
B.IgG和IgM與靶細胞上的抗原相結合,由補體參與引起細胞溶解
C.IgM由可溶性免疫復合物沉積,激活補體吸引中性粒細胞至局部吞噬,釋放溶酶體酶,引起血管炎性反應
D.由T細胞介導,與抗體無關
E.藥物直接刺激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釋放組胺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患者女,32歲。不規(guī)則發(fā)熱伴大小關節(jié)疼痛月余。體格檢查:一般情況尚好。血壓130/90mmHg(17.3/12kPa)。面部未見紅斑,口腔、鼻腔有潰瘍,右膝及右踝關節(jié)輕度紅腫,有壓痛無畸形。實驗室檢查:尿蛋白(+),顆粒管型(+),外周血白細胞計數3.5×109/L,網織紅細胞2.1%,抗核抗體(+),LE細胞(-)。
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
A.SLE
B.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C.腎小球腎炎
D.上呼吸道感染
E.風濕性關節(jié)炎
患者女,32歲。不規(guī)則發(fā)熱伴大小關節(jié)疼痛月余。體格檢查:一般情況尚好。血壓130/90mmHg(17.3/12kPa)。面部未見紅斑,口腔、鼻腔有潰瘍,右膝及右踝關節(jié)輕度紅腫,有壓痛無畸形。實驗室檢查:尿蛋白(+),顆粒管型(+),外周血白細胞計數3.5×109/L,網織紅細胞2.1%,抗核抗體(+),LE細胞(-)。
為進一步確診,還可能出現以下結果,但不包括()。
A.血小板減少
B.紅細胞增多
C.抗Sm抗體
D.抗雙鏈DAN抗體
E.補體C3降低
患者女,32歲。不規(guī)則發(fā)熱伴大小關節(jié)疼痛月余。體格檢查:一般情況尚好。血壓130/90mmHg(17.3/12kPa)。面部未見紅斑,口腔、鼻腔有潰瘍,右膝及右踝關節(jié)輕度紅腫,有壓痛無畸形。實驗室檢查:尿蛋白(+),顆粒管型(+),外周血白細胞計數3.5×109/L,網織紅細胞2.1%,抗核抗體(+),LE細胞(-)。
下列疾病中,不必與該病相鑒別的是()。
A.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B.腎炎
C.癲癇病
D.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E.急性白血病
患者女,32歲。不規(guī)則發(fā)熱伴大小關節(jié)疼痛月余。體格檢查:一般情況尚好。血壓130/90mmHg(17.3/12kPa)。面部未見紅斑,口腔、鼻腔有潰瘍,右膝及右踝關節(jié)輕度紅腫,有壓痛無畸形。實驗室檢查:尿蛋白(+),顆粒管型(+),外周血白細胞計數3.5×109/L,網織紅細胞2.1%,抗核抗體(+),LE細胞(-)。
下列治療措施中,不適合該患者的是()。
A.加強鍛煉,多曬太陽
B.非甾體類抗炎藥
C.抗瘧藥
D.糖皮質激素類藥
E.免疫抑制藥
最新試題
患者男,45歲。漸起左手指活動不靈8個月,逐漸出現左上肢乏力,手部肌肉萎縮,并發(fā)展至右上肢,近3個月來出現雙下肢無力。查體:剪刀步態(tài),雙上肢肌力3級,肌張力減退,腱反射減弱,雙下肢肌力4級,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雙側巴氏征陽性,全身深淺感覺正常。最可能的診斷是()。
患者男,21歲。右側肢體抽搐2年,突然昏迷1小時。查體:神志淺昏迷,左側肢體偏癱。CT顯示右額葉腦內血腫,臨床診斷最可能是()。
患者男,60歲。漸起左胸疼痛4個月,伴左下肢無力,逐漸加重,近3個月出現右下肢無力,伴有大小便障礙。查體:雙上肢肌力、肌張力正常,左下肢肌力2級,右下肢肌力3級,雙下肢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雙側巴氏征陽性,胸以下感覺減退。該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
重癥肌無力多隱匿起病,最常受累的肌肉是()。
腦出血的治療最重要的是()。
對重癥肌無力診斷沒有幫助的檢查項目是()。
患者男,58歲。突然頭痛嘔吐,伴意識喪失30分鐘。查體神志清楚,頸部抵抗,克氏征陽性。右側眼瞼下垂,右側瞳孔4mm,光反射消失。此時最好的診斷措施是()。
為進一步確診,還可能出現以下結果,但不包括()。
極度昏迷是指患者處于瀕死狀態(tài),無自主呼吸,各種反射消失,腦電圖呈病理性電靜息,腦功能喪失持續(xù)在多少小時以上()。
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出血主要鑒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