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稅收是國家、社會、集團、社會成員之間形成的特定分配關系
B.稅收分配的主體是國家
C.稅收分配的客體是稅收收入
D.稅收分配的目的是為實現(xiàn)國家職能服務
E.稅收分配關系是社會整個生產(chǎn)關系的有機組成部分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稅收管轄權的重疊
B.跨國納稅人對利潤的追求
C.各國稅收制度的差別
D.稅法的缺陷
A.25
B.5
C.5.75
D.0
A.稅制要素
B.重復征稅
C.國際稅收
D.稅收饒讓
A.36
B.72
C.16
D.60
A.上述所得在甲國不用繳納所得稅
B.李先生應在甲國補繳所得稅11000元
C.李先生應在甲國補繳所得稅22000元
D.李先生應在甲國補繳所得稅33000元
最新試題
財政原則是稅制建設的重要原則,其內(nèi)容有()。
抵免限額規(guī)定的方法包括()。
下列關于稅負轉嫁的說法,正確的有()。
甲國居民有來源于乙國的所得200萬元、丙國的所得160萬元。甲、乙、丙三國的所得稅稅率分別為20%、30%、10%。已知兩國均實行屬人兼屬地稅收管轄權。其綜合抵免限額為()萬元。
影響稅收負擔的稅制因素包括()。
以下說法正確的有()。
下列選項中說法不符合城市維護建設稅規(guī)定的是()。
稅收產(chǎn)生、存在和發(fā)展的必要的前提條件是()。
下列項目屬于稅負轉嫁條件的有()。
甲國居民李先生在乙國取得勞務報酬所得100000元,利息所得20000元。已知甲國勞務報酬所得稅率為20%,利息所得稅率為10%;乙國勞務報酬所得稅率為30%,利息所得稅率為5%;甲、乙兩國均實行居民管轄權兼收入來源地管轄權,兩國之間簽訂了稅收抵免協(xié)定,并實際采用綜合抵免限額法,則下列表述中正確的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