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0歲,因?qū)m頸癌接受化療。近3天來常發(fā)生牙齦出血,血小板計數(shù)20×109/L。遂給予血小板輸注,輸注后20分鐘,患者突然寒戰(zhàn)、發(fā)熱、惡心,體溫39.5℃,尿色正常。該患者很可能發(fā)生輸血不良反應是()
A.非溶血性發(fā)熱性輸血反應
B.溶血性輸血反應
C.過敏反應
D.出血
E.循環(huán)超負荷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非溶血性發(fā)熱性輸血反應
B.細菌污染反應
C.過敏反應
D.溶血性輸血反應
E.循環(huán)超負荷
A.紅細胞
B.血漿
C.淋巴細胞
D.血小板
E.纖維蛋白
A.輸新鮮血
B.輸新鮮冰凍血漿
C.輸親屬血液
D.輸白蛋白制劑
E.自體輸血
A.血小板功能障礙
B.化療導致的血小板減少
C.大量輸注懸浮紅細胞稀釋血小板減少
D.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E.放療導致的血小板減少
A.全血
B.血小板
C.濃縮紅細胞
D.白蛋白
E.晶體液
最新試題
患者男,42歲。因患再生障礙性貧血需要輸血,當輸入紅細胞懸液約200ml時,突然畏寒,發(fā)熱,嘔吐一次,尿呈醬油樣,血壓10.016.0kPa(75/45mmHg)。該患者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種輸血不良反應(并發(fā)癥)()
患者男,15歲。自幼有出血傾向。出血時間延長,凝血時間正常,血小板150×109/L,血小板黏附率降低,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延長,凝血酶原時間正常。父親也有類似病史,考慮的診斷是()
下列體征支持ITP診斷的是()
急性型DIC高凝期患者的治療原則,除消除病因、治療原發(fā)病外,應首先考慮()
臨床上最常見的輸血反應是()
女,50歲。因外傷骨盆骨折急診入院手術(shù)治療。術(shù)后第5天。查體:P100次/分,BP100/60mmHg。實驗室檢查:Hb75g/L。當日子女兩人各獻出全血200ml給患者輸注。術(shù)后第15天,患者出現(xiàn)腹瀉,4~6次/日。查體:T39℃,皮膚出現(xiàn)斑丘疹。實驗室檢查:Hb56g/L,WBC2.36×109/L,Plt20×109/L,ALT300U/L。該患者可能發(fā)生了()
雙下肢對稱性紫癜伴蕁麻疹者常見于()
不屬于保護腎功的預防措施的是()
該患者的首選治療是()
輸血可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