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不構成故意殺人罪
B.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C.是受到精神強制下的行為,不負刑事責任
D.是睡夢中的無意識行為,不負刑事責任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某甲構成不作為犯罪
B.某甲沒有救助其妻子某乙的義務
C.某甲沒有履行救助其妻子的能力
D.某甲的行為與其妻子死亡的結果之間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A.乙構成故意傷害罪
B.乙構成故意殺人罪
C.乙的故意殺人行為是不作為犯罪
D.乙構成故意傷害罪和故意殺人罪
A.乙構成犯罪
B.乙的妻子構成故意傷害罪
C.乙及其妻子的行為與甲的死亡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D.甲的死亡是意外
A.甲購買了一瓶白酒,發(fā)現這瓶白酒里有一條死蟲子,就與這家白酒廠聯(lián)系。白酒廠核實后,同意按照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甲進行賠償。但甲不同意,因為這家白酒廠商較為著名,甲要求這家白酒廠賠償其10萬元,并說如果白酒廠不答應他的要求,他就將購買帶有死蟲子白酒一事發(fā)布到網上。白酒廠向公安機關報案。這只是一起民商事糾紛,構不成刑事案件
B.乙向公安機關打電話,謊稱某一即將起飛的航班上被安裝了炸彈。公安機關緊急通知機場制止了這架飛機起飛,讓乘客下飛機后,對這架飛機進行了搜查,最后發(fā)現是虛假恐怖信息。延遲四個小時后,這架飛機才起飛。因為沒有造成大的損害,乙的行為構不成犯罪
C.丙騎摩托車在大街上見婦女田某提著一個精致皮包在行走,即起歹意,從背后用力拉皮包帶,試圖將皮包搶走。田某頓時警覺,拽住皮包帶不放。丙見此情景,突然對摩托車加速,并用力猛拉皮包帶,田某當即被摔成重傷。丙構成搶劫罪而不構成搶奪罪
D.因為危險駕駛罪的最高法定刑是拘役,所以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對任何僅僅涉嫌危險駕駛罪的犯罪嫌疑人都不可能進行逮捕
A.胡某的投毒行為對其妻子來說是直接故意
B.胡某的投毒行為對其兒子來說是間接故意
C.胡某的投毒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
D.妻子陳某是過失
最新試題
假如乙已經20歲,對乙聲稱列車上有爆炸物,致使列車運行的變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閻某深夜聽見自己家的狗一陣狂叫,懷疑有小偷潛入,便起身拿起獵槍外出查看,朦朧夜色中見有幾個人走過來,李某便向這幾個人開槍,擊中其中一個巡邏的警察,致其死亡。閻某在主觀上具有犯罪的:()
某日晚10時左右,下著小雨,張某駕駛汽車返回車庫。同車的馬某將車庫門打開,張關滅汽車大燈,只開小燈駛進院內。在調頭準備倒車時,汽車右前輪將睡在塑料布下的李某當場軋死。后查明,李是一過路借宿的廢品撿拾人員,原安排他在車庫的馬車上睡,后來他自行搬到車庫院中,并用大塊塑料布蒙頭蓋腳睡在地上。在準備調頭倒車時,張某和同車的馬某,都沒有發(fā)現睡在地上的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在下列哪些選項中,時間、地點或者方法是犯罪構成客觀方面的構成因素:()
甲因行竊被失主抓住,為逃跑而與失主扭打在一起。此時,甲的朋友乙正好路過,即上前對失主拳打腳踢,致失主重傷。乙的行為如何處理?()
對甲攜帶少量煙花爆竹的行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根據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對下列哪種犯罪行為不負刑事責任?()
對乙的行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對甲的行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被告人徐某,男,1990年6月29日生。2004年3月9日夜里,攔路搶劫一KTV下班服務員,搶得現金300元;2005年8月25日盜手提聯(lián)想電腦一臺,價值6500元;2005年12月20日將放學的農村留守初二女生丁某強奸;2006年7月12日,詐騙一外地務工的農民工4600余元。徐某對下列哪些行為承擔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