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
B.0.8
C.1.2
D.1.6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某工程場地進行單孔抽水試驗,地層情況及濾水管位置見下圖,濾水管上下均設(shè)止水裝置,抽水參數(shù)為:鉆孔深12m,承壓水位1.5m,鉆孔直徑0.8m。假定影響半徑100m,第一次降深2.1m,涌水量510m3/d;第二次降深3.0m,涌水量760m3/d;第三次降深4.2m,涌水量1050m3/d,用裘布依公式計算含水層的平均滲透系數(shù)k為()。
A.71m/d
B.74.2m/d
C.73.2m/d
D.73m/d
A.0.72
B.0.48
C.0.36
D.0.24
河床表層為粗砂層,下伏粉砂層,粗砂土和粉砂土累積曲線如圖1.7.1.1所示,試判別在壩下水平滲流作用下和下游垂直滲流作用下的滲透變形為()。
A.可發(fā)生接觸沖刷,不全發(fā)生接觸流失
B.不會發(fā)生接觸沖刷,可發(fā)生接觸流失
C.二者均不會發(fā)生
D.二者均可能發(fā)生
某壩基土層試驗資料如下,試判別土的滲透變形的類型為()。
A.管涌型
B.流土
C.接觸沖刷
D.接觸流失
A.Ⅰ類
B.Ⅱ類
C.Ⅲ類
D.Ⅳ類
最新試題
某建筑場地位于濕潤區(qū),基礎(chǔ)埋深2.5m,地基持力層為黏性土,含水率w=31%,地下水位埋深1.5m,年變幅1.Om,取地下水樣進行化學(xué)分析結(jié)果見表。試問:地下水對基礎(chǔ)混凝土結(jié)構(gòu)的腐蝕性評價為下列()項。()
土體靈敏度為()。
某建筑基槽寬5m,長20m,開挖深度為6m,基底以下為粉質(zhì)黏土。在基槽底面中間進行平板載荷試驗,采用直徑為800mm的圓形承壓板。載荷試驗結(jié)果顯示,在p-s曲線線性段對應(yīng)100kpa壓力的沉降量為8mm。試問:基底土層的變形模量E0值最接近下列()項。()
某場地進行壓水試驗,壓力和流量關(guān)系見表4.6.1,試驗段位于地下水位以下,試驗段長度5m,地下水位埋藏深度為50m。試問:確定該試驗段的透水率(Lu)最接近下列()項。()
某建筑場地(見下圖)中0~8.0m為黏性土,天然重度為19kN/m3;8~12m為粗砂土,粗砂層為承壓含水層,水頭埋深為1.0m,現(xiàn)擬開挖建筑基坑,當(dāng)基坑挖深為()m時坑底不會產(chǎn)生基坑突涌現(xiàn)象。()
某建筑地基中細粒土層的部分物理性質(zhì)指標見表4.1.2。試問:確定該土的名稱和狀態(tài)為下列()項。()
如圖所示為某建筑基坑,第一層為粉土5m,第二層為黏土4m,兩層土的天然重度均為18.5kN/m3,其下為強透水砂層,地下水為承壓水,貯存于砂層中,承壓水頭低于地面1.0m。試問:基坑不發(fā)生基坑底隆起(即突涌現(xiàn)象)時,最大臨界開挖深度h(m)最接近下列()項()
某鐵路隧道圍巖巖體縱波速度為2.4km/s,巖石縱波速度為3.4km/s,巖石單軸飽和抗壓強度為46.0MPa,隧道中圍巖處于干燥狀態(tài),圍巖應(yīng)力狀態(tài)為極高應(yīng)力,隧道埋深較大,不受地表影響,該隧道圍巖的級別應(yīng)確定為()。
鉆機立軸升至最高時其上口為1.2m,取樣用鉆桿總長為21.0m,取土器全長1.0m,下至孔底后機上殘尺1.10m。鉆孔用套管護壁,套管總長18.5m,另有管靴與孔口護箍各高0.15m,套管口露出地面0.5m。試問:取樣位置至套管口的距離(mm)最接近下列()項。()
某建筑基坑采用排樁作為支護結(jié)構(gòu),地下水位與地面相齊,如圖所示,坑底用集水池進行排水,土飽和重度γsat=19.0kN/m3。試問:為使基坑底土不致因滲流而破壞,集水池的最小截水長度h(m)最接近下列()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