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房者甲與購房者乙于2002年4月25日簽訂了一套裝修較陳舊的二手房買賣合同(以下稱合同1)和房屋裝修合同(以下稱合同2),合同1規(guī)定甲必須于5月25日交房,且乙同時付清房款。交房后甲按合同2進行裝修,裝修工程共2個月。乙于4月25日支付90%的購房款和10%的裝修費,5月25日付清剩余購房款和60%的裝修費,7月25日付清剩余的30%裝修費。按規(guī)定,在向當?shù)胤康禺a(chǎn)管理部門申報買賣成交價格時,被認定應重新評估。
估價的價值范圍應是()
A.合同1規(guī)定的房款
B.合同1規(guī)定的90%購房款和合同2規(guī)定的裝修費的10%
C.合同1規(guī)定的購房款和合同2規(guī)定的裝修費的70%
D.合同1規(guī)定的購房款和合同2規(guī)定的全部裝修費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賣房者甲與購房者乙于2002年4月25日簽訂了一套裝修較陳舊的二手房買賣合同(以下稱合同1)和房屋裝修合同(以下稱合同2),合同1規(guī)定甲必須于5月25日交房,且乙同時付清房款。交房后甲按合同2進行裝修,裝修工程共2個月。乙于4月25日支付90%的購房款和10%的裝修費,5月25日付清剩余購房款和60%的裝修費,7月25日付清剩余的30%裝修費。按規(guī)定,在向當?shù)胤康禺a(chǎn)管理部門申報買賣成交價格時,被認定應重新評估。
估價時點是()
A.2002年4月25日
B.2002年5月25日
C.2002年7月25日
D.2002年7月25日以后的某一天
最新試題
將該兩幢房屋的用途由工業(yè)改變?yōu)槠渌猛?,應通過下列()途徑。
甲、乙合作投資開發(fā)一房地產(chǎn)項目,雙方各出資1000萬元,經(jīng)葶收益各按50%分成。到項目建成時投資正好用完,銷售費用也已預提。項目的總建筑面積10000m2,售價3000元/m2,銷售稅費為售價的7%。銷售過程中,乙拿出一套建筑面積100m2的房屋送給朋友,向甲提出先掛賬,雙方結算時再作處理。該項目在短期內(nèi)銷售完成,實際銷售費用與預提的銷售費用相符,實際回收價款2762.1萬元。甲提出本應雙方各分得1381.05萬元,現(xiàn)因乙拿走一套價值30萬元的房屋,故乙實得1351.05萬元;乙則認為該套房屋的成本為25萬元,故只應從自己的應得收入中扣除12.5萬元,自己應分得1368.55萬元。若不考慮所得稅因素,誰的分配方案合理?應該怎樣分配?為什么?
李某有一處房產(chǎn),其《房屋所有權證》記載的建筑面積300m2,用途為住宅,土地為出讓使用權,土地使用期限至2060年9月30日。李某于2009年2月將該房屋改為商店并經(jīng)營,于2009年6月以3000元/m2的價格將其賣給張某。由于融資的需要,張某于2010年9月30日委托甲房地產(chǎn)估價機構評估該房地產(chǎn)的抵押價值,估價結果為2300元/m2。請問:1.張某認為該估價結果偏低,你認為應如何解釋該估價結果的合理性?2.2011年7月該房屋被列入征收范圍,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決定公告頒發(fā)日為2011年7月30日,乙房地產(chǎn)估價機構受征收人委托進行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估價,估價結果為2800元/m2。張某認為該估價結果偏低,因2011年4月征收的鄰近商鋪的補償單價為4000元/m2。你認為應如何解釋該估價結果的合理性?
某市舊城改造需對某沿街房屋進行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房屋征收部門張貼了房屋征收決定公告,房地產(chǎn)管理部門公示了有資質(zhì)的房地產(chǎn)估價機構名單。某被征收人見到公示名單后,前往其中一家估價機構咨詢,假如你作為該估價機構的一名注冊房地產(chǎn)估價師,在接待該被征收人過程中了解到其房屋原為私有住房并于5年前被改造為自營副食店。請問:1.你所在的估價機構通過什么途徑獲取委托后才能出具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評估報告?2.你應如何確定該被征收房屋的用途?
對某新建成的寫字樓進行估價,估價人員掌握了在估價時點時的相關資料(見下表),并用收益法評估該寫字樓的市場價值。估價測算如下(節(jié)選):1.年有效毛收入22000×(50+5)×12×(1-10%)=13068000(元)2.年運營費用(1)年維修費用25000×2000×2%=1000000(元)(2)年管理費用年管理費用=年有效毛收入×管理費用率+管理用房租金損失=13068000×3%+500×50×12=692040(元)(3)年營業(yè)稅及附加=13068000×5.55%=725274(元)(4)年運營費用小計年運營費用=1000000+692040+725274=2417314(元)3.年凈收益年凈收益=1.項-2.項=13068000-2417314=10650686(元)4.估價結果
該宗房地產(chǎn)的收益價格為()萬元。
某房地產(chǎn)估價機構承接了一住宅爛尾樓轉讓價格的評估業(yè)務,估價時點為2006年6月15日。根據(jù)委托方提供的資料,該爛尾樓項目的土地是2001年6月通過出讓取得,2002年6月開始建設。委托方提供的實際成本價格為1800元/㎡,包括土地取得成本、開發(fā)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銷售稅金和期望利潤,并計算了自2001年6月至估價時點的投資利息。估價人員經(jīng)調(diào)查核實,認為委托方所列支的各項實際成本費用符合支出當時的正常市場情況,為此,在采用成本法估價時確定該房地產(chǎn)的重置價格為1800元/㎡.請問:1.估價人員這樣確定該房地產(chǎn)的重置價格有哪些錯誤?2.在此基礎上還應考慮哪些因素才能得出積算價格?
該工廠若為擴大經(jīng)營而籌集資金將該兩幢房屋抵押,則為抵押目的的評估價值應為()
2002年1月,稅務機關對某研究所專家張某2001年度個人收入進行調(diào)查,經(jīng)檢查核實張某2002年1~12月份個人所得情況如下:(1)每月取得工資收入1500元,1~12月份共計18000元;(2)5月份向某地礦局提供一項專有技術,一次取得特許權使用費50000元;(3)7月份出版一本專著,取得稿酬12000元;(4)9月份取得省政府頒發(fā)的科技發(fā)明獎20000元。在上述各項所得中,除工資收入已由研究所代扣代繳稅款外,張某均未向稅務機關申報納稅,有關單位也未履行代扣代繳稅款義務。要求:正確計算張某2002年應補繳的個人所得稅稅款。
某市土地儲備中心以拍賣方式出讓一宗住宅用地,甲、乙兩家房地產(chǎn)開發(fā)公司擬參加竟買,甲公司委托丙房地產(chǎn)估價機構進行應價評估,最高應價評估結果為12000萬元。乙公司委托丁房地產(chǎn)估價機構評估出的最高應價為15000萬元。若該兩家房地產(chǎn)估價機構的評估結果均是合理的,請分析兩者差異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