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男性,37歲。HBsAg陽性28年。近2個月出現(xiàn)持續(xù)性肝區(qū)疼痛,消瘦、納差。查體:肝臟肋下6cm,質(zhì)硬,表面不平,壓痛(+)。B超發(fā)現(xiàn)肝臟實性占位最有可能的診斷是()
A.原發(fā)性肝癌
B.肝膿腫
C.慢性活動性肝炎
D.肝硬化
E.肝血管瘤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患者女,33歲。主因腹痛、右下腹包塊、低熱、便秘1年入院。3年前有肺結核病史,服藥治療半年。查體:T37.8℃,P90次/min,R28次/min,Bp100/60mmHg。消瘦,貧血貌,淺表淋巴結未腫大。Hb65g/L,ALB30g/L,肝功能正常。2次骨髓穿刺檢查均提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患者胸部X線片示右上肺空洞型肺結核,下腹部CT示回腸末端及回盲部腸壁增厚伴腸系膜根部多發(fā)淋巴結腫大。結腸鏡示“回盲部潰瘍”。給予抗感染治療無效。目前考慮該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
A.肺結核并腸結核
B.回盲部淋巴瘤
C.克羅恩病
D.梅毒
E.白塞病
F.細菌性痢疾
G.腸易激綜合征
2.多項選擇題患者女,33歲。主因腹痛、右下腹包塊、低熱、便秘1年入院。3年前有肺結核病史,服藥治療半年。查體:T37.8℃,P90次/min,R28次/min,Bp100/60mmHg。消瘦,貧血貌,淺表淋巴結未腫大。Hb65g/L,ALB30g/L,肝功能正常。2次骨髓穿刺檢查均提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颊咝夭縓線片示右上肺空洞型肺結核,下腹部CT示回腸末端及回盲部腸壁增厚伴腸系膜根部多發(fā)淋巴結腫大。結腸鏡示“回盲部潰瘍”。給予抗感染治療無效。根據(jù)病史,考慮可能的診斷有()
A.腸結核
B.回盲部淋巴瘤
C.克羅恩病
D.梅毒
E.白塞病
F.細菌性痢疾
G.腸易激綜合征
3.多項選擇題患者女,33歲。主因腹痛、右下腹包塊、低熱、便秘1年入院。3年前有肺結核病史,服藥治療半年。查體:T37.8℃,P90次/min,R28次/min,Bp100/60mmHg。消瘦,貧血貌,淺表淋巴結未腫大。Hb65g/L,ALB30g/L,肝功能正常。2次骨髓穿刺檢查均提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颊咝夭縓線片示右上肺空洞型肺結核,下腹部CT示回腸末端及回盲部腸壁增厚伴腸系膜根部多發(fā)淋巴結腫大。結腸鏡示“回盲部潰瘍”。給予抗感染治療無效。為明確診斷,最需要進一步檢查的項目包括()
A.腹部CT
B.X線鋇餐透視
C.腹部X線平片
D.CEA、CA19-9、AFP
E.胸部X線平片
F.逆行胰膽管造影
4.單項選擇題患者女,39歲,例行接受胃鏡體檢,發(fā)現(xiàn)胃體上部大彎側散在十數(shù)個廣基息肉增生,直徑為3~5mm,表面色澤同正常黏膜;胃竇黏膜輕度發(fā)白,快速尿素酶試驗(-)。該患者平素健康,無遺傳家族史。該患者的主要診斷是()
A.胃底腺息肉病
B.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C.慢性萎縮性胃炎伴多發(fā)炎性息肉
D.疣狀胃炎
E.Peutz-Jeghers綜合征
5.單項選擇題患者女,39歲,例行接受胃鏡體檢,發(fā)現(xiàn)胃體上部大彎側散在十數(shù)個廣基息肉增生,直徑為3~5mm,表面色澤同正常黏膜;胃竇黏膜輕度發(fā)白,快速尿素酶試驗(-)。該患者平素健康,無遺傳家族史。該患者活檢病理提示:為錯構瘤性息肉。若患者自愿接受治療,不適合的是()
A.熱活檢鉗摘除
B.氬離子凝固術(APC.灼除
C.熱探頭灼除
D.局部激光灼除
E.尼龍繩圈套后切除
最新試題
應首先考慮的診斷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為確診應首先進行的檢查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為明確診斷應選何種檢查()
題型:單項選擇題
若排除進食動物血制品、鐵劑、鉍劑以及口腔手術等因素,最有意義的檢查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若胃鏡檢查及活檢為慢性淺表性胃炎伴腸腺化生和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擔心癌變,以下措施宜選用()
題型:單項選擇題
若患者不配合治療,一周后出現(xiàn)嘔血,黑糞次數(shù)增多,糞質(zhì)稀薄,并出現(xiàn)頭昏、心悸、乏力等癥狀,提示其出血量已超過()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一般不會發(fā)生下列哪種并發(fā)癥()
題型:單項選擇題
治療藥物應選擇()
題型:單項選擇題
患者隨訪采用何種方法為宜()
題型:單項選擇題
若患者為克羅恩病其痙攣性腹痛最常見的部位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