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殺死病原菌
B.口腔黏膜對病原菌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C.吞噬細胞對多種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D.T細胞不參與體液免疫過程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艾滋病不是傳染病
B.與艾滋病患者握手會感染艾滋病
C.艾滋病患者是傳染源
D.共用注射器吸毒不會感染艾滋病
A.皮膚和黏膜
B.吞噬細胞
C.抗體
D.抗原
A.皮膚的保護作用
B.接種天花疫苗
C.溶菌酶的作用
D.吞噬細胞的作用
A.運動系統
B.神經系統
C.消化系統
D.免疫系統
A.控制傳染源
B.切斷傳播途徑
C.消滅病原體
D.保護易感者
最新試題
某種山羊的有角和無角是一對相對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A基因決定有角,a基因決定無角)?,F用多對純合的有角公羊和無角母羊雜交,得到足夠多的子一代,其中公羊全為有角,母羊全為無角。讓F11雌雄個體相互交配得F2,在F2公羊中,有角:無角=3:1;F2母羊中,有角:無角=1:3。(1)請對上述實驗結果做出合理的解釋:①這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遵循孟德爾的基因__________定律。②相同的基因型在不同性別的公羊和母羊中表現型可能不同:在公羊中,AA和Aa基因型決定有角,只有__________基因型決定無角;在母羊中,只有__________基因型決定有角,__________兩種基因型均決定無角。(2)為了驗證(1)的解釋是否成立:讓無角公羊和F中的多只無角母羊交配。若子代公羊中,有角與無角比例為__________,母羊全為__________;則(1)的解釋成立。(3)請畫出(2)雜交實驗的遺傳分析圖解。(4)上述探究過程體現了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科學方法,叫作__________。
下圖A為碳循環(huán)示意圖,圖B為食物網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碳在無機環(huán)境和生物群落之間主要是以__________形式進行循環(huán)的。(2)無機環(huán)境中的碳進入生物群落的途徑有圖中的()__________等過程。(3)②中能量流動的特點是__________。(4)圖B所示生態(tài)系統的成分還應該有__________。(5)若②中的種群及相互關系如圖B,既具有競爭關系又有捕食關系是__________。
下圖是淀粉的消化終產物進入血液和組織細胞的過程及部分相關代謝活動示意圖(注:①~⑥表示物質)。請根據圖回答:(1)淀粉最終在消化管的_________處被消化為①_________,并進入血液。(2)②來自于外界空氣,通過呼吸系統進入血液,并與紅細胞中的_________結合,隨血液循環(huán)到達組織細胞處。(3)組織細胞產生的③進入血液后,血液轉變?yōu)開________血。(4)組織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通過血液的運輸,流經腎臟時經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形成④_________,再經腎小管重吸收作用。
如圖為A、B、C三類植物在晴朗夏季的光合作用日變化曲線,請據圖分析并回答:(1)A植物在夜間能產生ATP的場所有____________。該植物夜間能吸收CO2,卻不能合成糖類等有機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2)A植物在10~16時不吸收CO2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此時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碳反應。據圖推測該植物生活在____________的環(huán)境中。(3)C曲線與橫坐標的交點代表的意義是____________。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生態(tài)系統。水體中有藻類植物、水蚤、鯉魚、腐生細菌等。水蚤以藻類植物為食,鯉魚以水蚤和藻類植物為食。圖2為該生態(tài)系統的碳循環(huán)部分示意圖。據圖分析問題。(1)維持圖1所示生態(tài)系統的正常運行,必須將裝置放在溫度適宜和有光照的地方。由于某種因素使得生產者短時間內大量減少,但一段時間后又恢復到原有水平,說明生態(tài)系統具有自我調節(jié)能力,其基礎是__________。(2)圖2中甲對應的生物是圖1中的__________。圖2中的__________對應的生物是圖1中的鯉魚。(3)圖2的甲-丁中碳的流動形式是__________。(4)圖中漏畫了一個箭頭,該箭頭是__________(用箭頭和圖中文字表示)。
在南海某島上遷入一些農戶,那里土地肥沃,氣候宜人,若干年后,島上人口增長如下圖曲線所示,請回答:(1)該島在m年內,人口增長呈__________型曲線。當人口數量接近n線時,環(huán)境阻力越來越__________,n是該島環(huán)境的。(2)當人口數量強行增長到O點時,就會很快下降至P點,原因是人口劇增后,島上生活資源發(fā)生短缺,人們?yōu)闋帄Z生活資源加劇了__________,各種因素破壞了該島生態(tài)系統的__________,導致部分人口遷出。(3)根據生態(tài)學原理,在該島上合適的人口數量是__________。
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的食物網如下圖所示:(1)圖中食物網較簡單,因此,該草原生態(tài)系統的__________能力較差,其__________穩(wěn)定性也相應較低。除圖中所示的生物類群外,該生態(tài)系統的生物組成成分還應有__________才能保證其物質循環(huán)的正常進行。(2)如果圖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營養(yǎng)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0%~20%,那么鷹占據的營養(yǎng)級能夠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別是__________kJ和__________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數量不變,則草原容納鷹的數量會__________。若外來生物入侵該區(qū),則會導致該草原的__________銳減或喪失。(3)影響圖中兔種群數量變化的種間因素是__________和競爭。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該區(qū)鼠的種群數量時,若部分標記個體遷出,則導致調查結果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下圖是果蠅體細胞模式圖,請根據圖回答:(1)該圖表示的是__________性果蠅,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2)細胞中有__________對同源染色體,有__________個染色體組。(3)W是紅眼基因、w是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該個體若與另一只白眼果蠅交配后,后代中雌性白眼果蠅占總數的__________。
下圖所示為某種群在不同條件下的增長曲線,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若在理想的環(huán)境中,種群內個體數量增長曲線是__________,該曲線用達爾文的觀點分析表明生物具有__________的特性。(2)如果在自然環(huán)境中,種群內個體數量的增長曲線是__________。在不同的時間段內,種群數量的增長率__________(相同/不同)。其種群數量存在__________值,圖中陰影部分代表__________。(3)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是__________,其調查動物常用__________法。
下圖是細胞有絲分裂示意圖,據圖回答:(1)圖1中的A圖表示的是_________細胞進行有絲分裂的_________期。此期細胞中有DNA分子_________個。(2)圖1中的B圖表示的有絲分裂過程相當于圖2中曲線的_________段。該生物的體細胞中有染色體_________條。(3)圖2中表示一個完整細胞周期的區(qū)段是_________。(4)用胰蛋白酶處理染色體后,剩余的細絲狀結構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