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舉辦公共工程
B.整頓財政金融
C.建立社會保障體系
D.保護勞工權利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經濟管理體制高度集權
B.由農業(yè)國轉變?yōu)楣I(yè)國
C.公有制經濟占優(yōu)勢地位
D.國民經濟總量顯著增加
A.把大中小工業(yè)收歸國有,建立社會主義工業(yè)
B.把農民的余糧收歸國有,防止富農階級產生
C.取消自由貿易.防止商人投機倒把擾亂市場
D.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在困難中戰(zhàn)勝敵人
A.“1861年改革”后的沙俄政府
B.“二月革命”后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C.“二月革命”后的工兵代表蘇維埃
D.“十月革命”后的工農蘇維埃政府
A.現(xiàn)代主義
B.現(xiàn)實主義
C.浪漫主義
D.印象主義
A.畢加索
B.莫奈
C.塞尚
D.梵·高
最新試題
下列有關對歐元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早在1962年時,美國的卡遜(R.Carson)出版了《靜寂的春天》(Silent?Spring)一書,書中的標題如“不必要的大破壞”“再也沒有鳥兒叫了”“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災難”等??墒窃诮裉?,書中的警告,已一一出現(xiàn)在我們身邊,歷史以充分的理由再次證明()。
1929-1933年發(fā)生了一場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當時人們最有可能的體驗是()。
20世紀30年代初,蘇聯(lián)中央主管經濟的部門有5個,到1939年增加到34個,1941年增加到37個。部門的不斷增多反映出蘇聯(lián)()。
1947年,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成立,其宗旨是()。
蘇維埃俄國實行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2008年8月8日,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開幕。一百年前,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可能()。①腳穿塑料膠鞋出現(xiàn)在賽場上②乘坐輪船或汽車趕往比賽城市③通過手機詢問比賽時況④在比賽地可以買到來自全球各地的商品
托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認為,冷戰(zhàn)時期最明顯的衡量標準是數量--特別是導彈的投擲數量,最經常問的問題是:“你站在哪一方?”;____時期最明顯的衡量標準是速度--特別是商業(yè)、旅行、通訊和革新的速度,最經常問的問題是:“你與誰相連,怎樣相連?”據此判斷,橫線上應填()。
學者徐藍認為,歐共體實行的以一系列《洛美協(xié)定》為代表的向發(fā)展中國家提供援助的政策,盡管存在缺陷,卻是歐共體與發(fā)展中國家探索南北合作的途徑和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有益嘗試,更是歐共體希望在國際舞臺上“用一個聲音說話”以加強其歐洲特性的突出表現(xiàn)。這實質上反映了()。
概述歐洲走向一體化的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