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務。
材料一《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內容標準”:能積極參與化學實驗;能順利地完成實驗操作:能在實驗操作中將觀察和思考相結合。
材料二人教版初中《化學》“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部分教材內容。
一、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探究
觀察和描述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蠟燭是由石蠟和棉線燭芯組成的。運用除味覺以外的所有感官,盡可能對一支蠟燭在點燃前、燃燒時和熄滅后的三個階段進行觀察。你可以按下面提示的步驟進行實驗觀察,也可以增加或更改某些實驗觀察的內容。
(1)點燃前觀察蠟燭的顏色、狀態(tài)、形狀、硬度,聞一聞氣味等。用小刀從蠟燭上切下一塊石蠟,把它放入水中,觀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還是沉入水底,并判斷石蠟的密度與水的相比是小還是大。
(2)點燃蠟燭仔細觀察燃著的蠟燭。蠟燭燃燒時發(fā)生了哪些變化?火焰分為幾層?哪層最明亮?哪層最暗?
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圖1-10),約1s后取出,根據火柴梗在火焰不同部位被燒的情況,推測火焰哪一部分的溫度最高,哪一部分的溫度最低。
分別取一個干燥燒杯和一個用澄清石灰水潤濕內壁的燒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如圖1-11),仔細觀察燒杯壁上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推測蠟燭燃燒后生成了什么物質。
(3)熄滅蠟燭觀察蠟燭熄滅時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用火柴去點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如圖1-12),蠟燭能否重新燃燒?
將你填寫的表格與同學進行交流,比較誰觀察到的現(xiàn)象更多,誰的描述更細致、更準確?與同學交流實驗的體會。
材料三教學對象為初中學生,學生剛接觸到化學這門新課程,對化學產生一定的好奇心和興趣。
要求:
(1)談談“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這一實驗的教學價值。
(2)根據上述材料,完成“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這一學習內容的教學設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四個方面。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最新試題
認識物質性質的思路與方法的內容要求中,不正確的()。
基于本 校學情,聚焦教學難點,形成教研專題不包括()。
水的組成及變化的探究屬于()學習主題。
改進終結性評價,重視評價學生的化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實踐、()等核心素養(yǎng)。
開展學科和跨學科專題研討,解決教師教學中問題的方式不包括()。
在化學課程學習中,教師應緊緊圍繞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注重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和深度學習,發(fā)展科學思維能力。
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學??稍冢ǎ┠昙壌_定化學課程的具體開課年級。
提升教師培訓質量,要統(tǒng)籌課程專家、學科教育專家、()的力量。
能通過小組合作,有意識地應用化學、技術、工程及其他學科知識,完成實驗探究及跨學科實踐活動屬于()主題的學業(yè)要求。
對于課程標準的有效實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