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τ的宇稱是()
A、-1.0
B、0.0
C、2.0
D、+1和-2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τ衰變時產生幾個π介子()
A、1.0
B、2.0
C、3.0
D、4.0
2.單項選擇題以下不屬于人們相信宇稱守恒原因的是()
A、物理世界是左右對稱的
B、宇稱是可以使用數學嚴謹驗證的真理
C、左右對稱具有很大的直覺與審美的感召力
D、宇稱非常準確的在原子物理中守恒
3.單項選擇題一個原子核衰變到另一個原子核,如果發(fā)生β衰變,則該過程中釋放的粒子是()
A、質子
B、中子
C、電子
D、正電子
4.單項選擇題誰和楊振寧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獎()
A、李政道
B、吳健雄
C、泡利
D、沒有別人
5.單項選擇題1954年到1957年物理界辯論最激烈的是()
A、θ-λ
B、τ-λ
C、θ-τ
D、λ-θ
最新試題
大氣層的空氣密度隨高度而減小,越高空氣越稀薄。
題型:判斷題
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提出了實物粒子也具有()
題型:多項選擇題
巴登還與肖克利、布拉坦合作在半導體材料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就,發(fā)明了()
題型:單項選擇題
1930年—1932年間,發(fā)明了能夠獲得()的回旋加速器、靜電加速器和高壓倍加器,為核物理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
題型:單項選擇題
英國人盧瑟福在1911年經過實驗,得出結論:原子中有一個非常非常小的核,它集中了原子()的質量。他提出了原子有核模型---行星模型。
題型:單項選擇題
粒子世界的小尺度領域的探索是本世紀物理學的一個重要內容,現代自然科學的另一個重要方向是研究大尺度層次的物理現象,從而形成了以反映夸克—()—()—()—凝聚態(tài)(固體和流體)—地球和其他天體—星系和整個宇宙為內容的完整的物理學體系。
題型:多項選擇題
現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是在宏觀研究與()的互相促進中實現的。高度的分化與高度的綜合,是現代科學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特點。
題型:單項選擇題
蘇聯(lián)在50年代又在核裂變研究的基礎上制成了氫彈。
題型:判斷題
物體在發(fā)射和吸收輻射時,能量是連續(xù)變化的。
題型:判斷題
(1936-1939)有三個科學家,分別用中子轟擊鈾,實現了核裂變,放出大量能量。其中有:()
題型:多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