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與融合是人類社會發(fā)展進步的重要力量源泉。下列選項能體現(xiàn)文化交流與融合的是()
①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②獨弦不成音,獨木不成林
③孤芳獨美,不如集眾芳以為美
④己所欲,盡施于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作為敦煌莫高窟壁畫藝術的不二代表,飛天已經成了我們的驕傲。但是,這美麗的形象并非中國的‘土特產’,而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產物。”這說明()
①文化多樣性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②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chuàng)新的重要基礎
③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chuàng)新的源泉
④文化創(chuàng)新就是各種文化的相互融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A.人口遷徙帶來了當?shù)亟洕陌l(fā)展
B.人口遷徙促進了文化的傳播
C.商貿活動帶來文化的發(fā)展
D.經濟活動促進了國際文化交流
2010年10月15日,“以保護傳承、合理利用”為主題的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山東濟南舉行。之所以要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是因為()
①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②文化遺產是維系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
③保護文化遺產對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有重要意義
④文化遺產對展現(xiàn)世界文化多樣性有獨特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認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其它民族文化
B.加強民族文化交流就是學習其他民族文化
C.不同民族文化既有其共性,又存在差異
D.不同民族文化既存在差異,又逐漸趨同
A.思想文化在思想運動中相互激蕩,促進文化的發(fā)展
B.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C.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推動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D.社會制度的更替有力地促進了文化的進步
最新試題
小吳考進某大學學習設計專業(yè)后,客觀分析了自己的情況:一方面基礎知識扎實、能吃苦耐勞,另一方面缺少社會經驗、家境貧困。據(jù)此,他制定了大學四年的發(fā)展規(guī)劃:利用業(yè)余時間勤工助學,既能解決學習生活費用,又為將來就業(yè)積累經驗。一家以生產出口文化產品的企業(yè)征集改良產品的“金點子”,小吳經過調查研究,為該企業(yè)提供了以下建議:一是在產品中注入中國文化元素;二是改進產品的外觀設計,使產品適應進口國民族的傳統(tǒng)習俗;三是通過互聯(lián)網宣傳產品。小吳的建議為這家出口企業(yè)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他也因此獲得了豐厚報酬。閱讀材料,請你分析小吳的“金點子”所體現(xiàn)的文化生活道理。
民生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某校高二某班研究性學習小組在關于民生問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收集到關于民生問題的如下資料:文化建設關乎民生幸福,正在建設的國家數(shù)字圖書館福建分館將以國家數(shù)字圖書館館藏資源、技術、服務平臺為支撐、以福建省數(shù)字圖書館為中心,形成輻射全省的數(shù)字資源共享網絡。2015年建成時,通過這一網絡平臺,人們除了可以閱讀福建館300多萬冊、國家圖書館超過2700萬冊的古今中外藏書,還可以領略國家圖書館35635件甲骨文、15000件敦煌遺書等數(shù)字資源鏡像。還通過數(shù)字信息接入系統(tǒng)和大英圖書館、哈佛圖書館等世界一流圖書館進行資源共享。這一平臺還將提供數(shù)字資源長期保存、網絡信息采集等服務,具有福建特色的文化資源信息也將通過這一網絡平臺向全國推廣。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國家數(shù)字圖書館福建分館建設數(shù)字資源共享網絡的意義。
結合材料,說明十字繡藝術產生和傳播過程中體現(xiàn)的文化生活道理。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掃墓、踏青、折柳、沐浴、吟詠等,體現(xiàn)了清明節(jié)緬懷、感恩和親近自然的文化傳統(tǒng)。近年來,網上祭奠、家庭追思、獻花遙祭等,為清明祭掃添增了新的表現(xiàn)形式;人文紀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覽等,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分析文化創(chuàng)新的途徑。
2010年世界博覽會在上海舉辦。某校高二(1)班同學以“走進博覽、聚焦安徽”為主題開展探究活動。同學們通過查閱、上網等途徑收集資料,組織課堂討論,發(fā)表看法:甲同學:上海世博會是文化世博。中國館的建筑設計凸顯漢字、京劇、中國紅和水墨畫等中國元素,整體布局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悠久的“和諧”思想;國家館館內用高科技手段向觀眾展現(xiàn)古代四大發(fā)明、《清明上河圖》等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華;安徽館以徽派建筑標志性元素“馬頭墻、小青瓦”為外墻裝飾,館內通過徽劇、黃梅戲、鳳陽花鼓等民間藝術的展示,讓觀眾領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質感。請你結合甲同學的發(fā)言,分析說明其中蘊含的中華文化特征。
結合文化交流的有關知識,說明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的意義。
2011年3月30日晚,一部反映中國石油工人無私奉獻、攻堅克難的新編京劇《魂系油氣田》在成都西南劇院首演,2個小時的精彩演出讓觀眾深受感動,演出獲得巨大成功。18世紀下半葉,經徽戲、秦腔、漢調的合流,并借鑒吸收昆曲、京腔之長而形成了京劇。20世紀初,受西方民主和自由思想的影響,京劇創(chuàng)作進入輝煌時期,并成為新文化運動中的一股重要力量。2008年2月,教育部修訂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增加了有關京劇教學的內容,根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的具體情況,將15首京劇唱段安排在一至九年級,并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在全國推開。運用文化生活知識,分析京劇的發(fā)展與推廣給我們的啟示。
由于種種原因,中國的發(fā)展在很長時間、很大程度上被遮蔽、被誤讀。不假思索地粉飾與不由自主地妖魔化,都無法把一個真實的中國呈現(xiàn)在世界面前?!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強調指出,要加強公共外交,廣泛開展民間友好交流,推動人文交流,增進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注:公共外交主要是指一個國家對外國公眾說明本國情況,以取得外國公眾對本國的理解和支持的一種活動。中國的公共外交,是向世界上的人們說明中國自己,說明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社會發(fā)展、內外政策等。)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我國為什么要加強公共外交,推動人文交流。
2011年1月15日至20日,河南省“兩會”勝利召開。文化教育問題成為此次“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重要話題。以下是文藝界代表在分組討論時的發(fā)言。文藝界代表:近日,在深圳評出的改革開放30年30首流行金曲中,只有《吉祥三寶》這一首是2000年以后創(chuàng)作的。盡管近年來流行歌壇紅紅火火,每年新歌層出不窮,但真正的精品卻寥寥無幾,也不乏品位低下的產品,這令許多音樂人憂心不已。結合“走進文化生活”相關知識,從文藝界代表的發(fā)言中,你能領悟到什么道理?
歌曲《中國話》歌詞:……各種顏色的皮膚各種顏色的頭發(fā),嘴里念的說的開始流行中國話,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我們說的話讓世界都認真聽話。有人認為,21世紀漢語即將成為世界第一語言。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