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十面埋伏》是我國古代傳承下來的一首表現(xiàn)“楚漢相爭”的琵琶獨奏曲。最初的作者及產生年代目前還無法考證,但最早的樂譜卻見于()年。
A、1918
B、1718
C、1818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胡笳是一種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吹管樂器,源于()時期。
A、隋朝
B、唐朝
C、漢朝
2.單項選擇題舒伯特最重要的創(chuàng)作領域是()。
A、交響音樂
B、歌劇
C、藝術歌曲
D、鋼琴曲
3.單項選擇題蘇爾維格之歌》,是著名詩劇《培爾金特》中女主人公在茅屋前紡紗時演唱的一首歌。作者是()。
A、格里格
B、拉威爾
C、舒伯特
4.單項選擇題著名管弦樂組曲《圖畫展覽會》,是俄羅斯“強力集團”成員之一()的作品。
A、李姆斯基、柯薩科夫
B、拉基列夫
C、穆索爾斯基
5.單項選擇題我國現(xiàn)代歌劇《傷逝》,是根據魯迅的同名小說改編的,1982年首演于北京,其作品是我國著名音樂家()創(chuàng)作的。
A、徐沛東
B、沈湘
C、施光南
最新試題
“能區(qū)分獨唱(奏)、齊唱(奏)、輪唱、合奏等,能隨進行曲、舞曲、搖籃曲等音樂進行律動、舞蹈”是哪個學段的學業(yè)要求?()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下面哪項不是音樂學科課程內容中“聯(lián)系”類的學習內容?()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三至五年級學生在聆聽、體驗音樂時能始終將()指向音樂,活動遵守規(guī)則,不影響他人。
題型:單項選擇題
3-5年級要求學生聽辨常見中國民族樂器與西洋樂器的音色,知道()。
題型:單項選擇題
根據戲劇(含戲曲)學科課程內容安排,3—7年級學習任務主要依托音樂及語文、外語實施,任務為“()”。
題型:單項選擇題
豐富有趣的唱游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韻律感和初步的藝術表現(xiàn)能力。
題型:單項選擇題
美術館、博物館、音樂廳、歌劇院、影院、青少年宮、社區(qū)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資源屬于()。
題型:單項選擇題
在藝術教學過程中,()不是營造開放的學習情境的方式。
題型:單項選擇題
教師整體把握教學內容的好處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學業(yè)質量標準中要求第一學段的學生能選用2-3種不同的形式進行()。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