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刻書的統(tǒng)稱,指由中央政府機關及地方各級行政文化機構出資或主辦的印刷出版活動。
所謂摹拓,就是把石碑或器物表面上刻寫的文字或圖形復印到紙張上的一種方法。
所謂印刷,是指用油墨把反體或翻轉的文字或圖形翻印到紙張或其他材料表面上去的技術。
南宋鄭樵的《通志》和元初馬端臨的《文獻通考》,與杜佑《通典》合稱“三通”。
是一種根據(jù)一定的意圖,輯錄群書中有參考價值的文獻資料,按類別或韻目編排,主要供尋檢查考的圖書品種。
通過各國史事個別獨立地排列載述,以完成對某一歷史進程的敘述。
最新試題
明代官刻中質量最好的為()
明代著名出版家中不包括下面哪一位()
民國時期出版的12萬種書,有65%以上是在()出版的。
《永樂大典》全書共()卷。
1915年,北京政府又頒布了《著作權法》,把()辦報定為法律,這在世界出版史上是絕無僅有。
我國第一部版權法產(chǎn)生于()
隋代唯一保存下來的類書是()
史館制度確立于()
字書《爾雅》的成書時間是?()
以下哪部著作是雜學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