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肯尼迪在《大國的興衰》中說:“如果一個國家在戰(zhàn)略上過分擴張(如侵占大片領土和進行代價高昂的戰(zhàn)爭),它就要冒一種風險:對外擴張得到的潛在好處,很可能被為它付出的巨大的代價所抵消。”以下國家的發(fā)展史與材料中的觀點相符的是()
①1799——1814年的法國
②1933——1945年的德國
③1933——1945年的美國
④1936——1945年的日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慕尼黑協(xié)定》的簽訂
B.《聯(lián)合國家宣言》的簽署
C.太平洋戰(zhàn)爭的爆發(fā)
D.諾曼底登陸成功
A.法國
B.英國
C.蘇聯(lián)
D.美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下列是與“二戰(zhàn)”有關的重大歷史事件,它們的先后順序應是()
①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
②德國突襲波蘭
③諾曼底登陸
④攻克柏林戰(zhàn)役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③
A.英法德意策劃慕尼黑陰謀
B.簽署《聯(lián)合國家宣言》
C.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
D.歐洲聯(lián)盟的成立
A.莫斯科
B.諾曼底
C.斯大林格勒
D.柏林
最新試題
閱讀“走向近代”結構簡圖(如圖),示意圖中空格為()
19世紀,人口快速膨脹,馬鈴薯做的飯菜在歐洲的許多地區(qū)已取代了現(xiàn)代早期由面包和粥構成的體系。對一部分人來說,這意味著日常飲食的一個根本性轉變。這一變化反映了()
1855年的克里米亞戰(zhàn)爭中,俄國士兵所用的步槍射程只有西方軍隊的三分之一,只有用帆船來對付英國和法國的汽船;之前的30年里,爆發(fā)了500多次農民騷動。這一系列困境催生了()
學完“走向近代”后,某同學了思維導圖(下圖),其中“?”處是()
下表人類文明成果與認識搭配正確的是()
駝鈴聲聲,歲月悠悠,昔日阿拉伯人留下的足跡,至今依舊令世人向往探尋。下列關于這個民族的說法,正確的是()
世界近代科學與文化領域,群星璀璨,成就斐然,下列名人與其代表作搭配正確的是()
“中世紀城市興起后,具有越來越多的新品質……至少包括新的經濟理念、新的經濟方式、新的社會力量、新的文化教育、自由平等觀念和新的政治形式等方面”。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中世紀城市()
伯利克里時期,雅典的公職人員幾乎都是從全體公民中抽簽產生,公民大會主席團也經抽簽產生。這()
從《權利法案》摘選內容(圖)中可推導的信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