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肉毒桿菌通過血液循環(huán),直接進入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
B.肉毒桿菌產(chǎn)生內(nèi)毒素引起中毒癥狀
C.肉毒桿菌產(chǎn)生外毒素抑制神經(jīng)傳導介質(zhì)的釋放,出現(xiàn)軟癱
D.肉毒桿菌產(chǎn)生外毒素作用于脊髓前角,使之功能喪失,出現(xiàn)軟癱
E.肉毒桿菌作用于大腦皮質(zhì)運動區(qū),出現(xiàn)癱瘓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發(fā)病突然、時間集中
B.潛伏期短
C.發(fā)病限于進食過同一種受污染的食物
D.病情輕重常與進食量有關
E.停止進食受污染食物,疫情便可控制
A.潛伏期的長短
B.毒血癥狀的輕重
C.大便常規(guī)發(fā)現(xiàn)紅細胞的多少,是否有吞噬細胞或夏一雷結晶
D.大便檢出病原體
E.抗生素治療是否有效
A.氯霉素
B.四環(huán)素
C.磺胺藥
D.氟喹諾酮類
E.呋喃唑酮
A.隔離至臨床癥狀消失,糞便培養(yǎng)連續(xù)2次陰性
B.隔離至臨床癥狀消失,糞便隔日培養(yǎng)一次,連續(xù)2次陰性
C.隔離至臨床癥狀消失,糞便培養(yǎng)1次陰性
D.隔離至臨床癥狀消失3天,糞便隔日培養(yǎng)1次,連續(xù)3次陰性
E.隔離至臨床癥狀消失
A.直腸和乙狀結腸彌漫性纖維蛋白滲出性炎癥
B.直腸和乙狀結腸黏膜水腫和腸壁增厚,腸黏膜潰瘍不斷形成和修復,導致瘢痕和息肉形成
C.盲腸和升結腸有散在深潰瘍,周圍有紅暈,腸黏膜大多正常
D.直腸和乙狀結腸病變輕微,僅可見充血水腫
E.病變位于結腸黏膜層,有淺潰瘍、隱窩膿腫、杯狀細胞減少
A.血常規(guī)
B.大便培養(yǎng)
C.腦脊液檢查
D.結腸鏡檢查
E.肛拭子取糞便鏡檢
A.常見致病菌為福氏志賀菌,宋內(nèi)志賀菌次之
B.宋內(nèi)志賀菌感染后易轉為慢性
C.所有的痢疾桿菌只有內(nèi)毒素
D.主要病變部位是直腸和乙狀結腸
E.成年人不可能患中毒性菌痢
A.1個月
B.2個月
C.3個月
D.4個月
E.6個月
A.細菌性痢疾
B.細菌性食物中毒
C.霍亂
D.病毒性腸炎
E.彎曲菌腸炎
A.休克型
B.腦型
C.混合型
D.脫水型
E.高熱型
最新試題
細菌性痢疾患者和帶菌者均是傳染源但在流行病學上意義尤為重要的是()
痢疾桿菌的主要致病機制是()
細菌性痢疾的主要病變部位位于()
2歲兒童,突起畏寒、高熱、抽搐、昏迷6小時。查體:體溫40.5℃,脈搏130次/分,血壓65/40mmHg,淺昏迷,壓眶反射存在,瞳孔等大,對光反射良好,四肢厥冷,未見瘀斑瘀點,頸軟,克、布氏征(-)。血常規(guī)示:Hb140g/L,WBC15×109/L,N0.85,L0.15。對患者及時診斷最重要的檢查是()
菌痢急性期的基本病變是:()
流行病學意義相對較小的細菌性痢疾傳染源是()
細菌性痢疾治療的首選藥物是()
急性細菌性痢疾的隔離期是()
關于細菌性痢疾,敘述錯誤的有()
糞培養(yǎng):志賀菌生長,對喹諾酮類抗生素耐藥,頭孢曲松鈉中度敏感。該患者病情遷延,病程超過2個月,其腸道病理改變的特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