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詞的前世今生》
①何尊①于1963年出土于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qū)的賈村。內(nèi)膽底部有一篇銘文,其中“宅茲中國”是“中國”二字最早的文字記載。
②《左傳·莊公三十一年》有“凡諸侯有四夷之功,則獻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國則否”的說法?!豆騻鳌れ哪辍贩Q:“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桓公救中國而攘夷狄,卒荊,以此為王者之事也?!饼R桓公救援邢、衛(wèi)等國,被稱作“救中國”,足見此時的“中國”,已經(jīng)擴大到被認為是“諸夏”的國家。
③“華夏”一詞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楚失華夏”。唐孔穎達疏:“華夏為中國也?!薄叭A夏”所指即為中原,至今仍為中國的別稱。
④“中國”一詞后來隨著所指對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義。大致說來,有以下六種概念:一是指京師(首都)。二是指天子直接統(tǒng)治的地區(qū),如諸葛亮對孫權(quán)說:“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比侵钢性貐^(qū)。四是指國內(nèi)、內(nèi)地,如《史記·武帝本紀》:“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五是指諸夏族居住的地區(qū)。六是指華夏或漢族建立的國家,《史記》《漢書》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的稱謂。所以自漢代開始,人們常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
⑤“中國”一詞所指范圍,隨著時代的推移而經(jīng)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的擴展過程。“中國”一名雖有三千年文字記載的歷史,但它僅僅是一種地域觀念,從夏、商、周開始直至清末,從來沒有一個王朝或政權(quán)曾以“中國”作為正式國名。
⑥“中國”的別名,除上述的“華夏”外,還有“中華”“九州”“四?!薄吧裰荨钡确Q呼。“中華”最初指黃河流域一帶,《三國志》裴注中最早出現(xiàn)了“中華”一詞。隨著版圖的擴大,凡屬中原王朝所管轄的地方都統(tǒng)稱為“中華”,泛指全國?!熬胖荨敝?,起于戰(zhàn)國中期,一直沿用至今。
⑦“中國”正式作為國名,則始于辛亥革命以后。(有刪改)
【注釋】①何尊:中國西周早期一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作的祭器。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最新試題
“她們輕輕劃著船,船兩旁的水,嘩,嘩,嘩。”《荷花淀》對這句話分析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母親的心》第⑧段“母親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輕輕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剛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趕緊再一次撈起了螃蟹,如是者數(shù)次。”中一系列動作描寫有什么作用?
“小屋在山的懷抱中,猶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綻開了一些,好像層山后退了一些?!保ā段业目罩袠情w》)對這句話分析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莫泊桑的《項鏈》一文中,不能體現(xiàn)路瓦栽夫人虛榮心的一句是()。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荷塘月色》)對這句話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文中的“幾乎”能否去掉?為什么?
文章《母親的心》以螃蟹為線索,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請依據(jù)提示,在括號里補全①~⑨段的主要情節(jié)。“我”想吃螃蟹——()——()——母親撈起螃蟹——()
《拿來主義》一文的重點是論證拿來主義,但前面用了大量篇幅論述了“閉關(guān)主義”和“送去主義”,對其作用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紫檀沒有這些毛病”一句中“毛病”指的是什么?(請概括回答,答案含標點在內(nèi)不能超過25個字)
下列的兩個句子分別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何作用?(1)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2)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tài)萬狀,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