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護的正義。 (2)交換的正義。 (3)分配的正義。
(1)政治與文化的革命。 (2)批判與重建民主制度。 (3)政府組織的變革。 (4)經(jīng)濟組織的變革。 (5)財產(chǎn)制度的革命。
(1)法典。 (2)法學階梯。 (3)學說匯篡。 (4)新律。
(1)國家的產(chǎn)生源于人的天性。 (2)國家是人民的事業(yè)。 (3)國家是人們合意的產(chǎn)物。 (4)國家是一種法律共同體。
最新試題
提出“法律是沒有感情的”思想家是()。
西方封建社會解體時期的法律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有()。
提出“理性的命令就是法律”的思想家是()。
馬基雅弗利認為進行統(tǒng)治的手段不外是()。
斯賓諾莎認為人性決定人在行為時,必定是()。
霍布斯認為自由的前提是()。
加爾文主張建立()。
在阿奎那那里,人法包括()。
奧古斯丁的主要政治法律著作是()。
學習西方法律思想史的主要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