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根據(jù)1989年國際救助公約的定義,“環(huán)境損害”是指污染、沾污、火災、爆炸或類似的重大事故,對人身健康,對沿海、內(nèi)水或其毗連區(qū)域中的海洋生物、海洋資源所造成的重大的()。
A.有形損害
B.無形損害
C.有形或無形損害
D.間接損害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根據(jù)1989年國際救助公約的規(guī)定,如果船舶或船上的貨物對環(huán)境構(gòu)成了損害威脅,救助人對其進行了救助作業(yè),但根據(jù)公約第13條所獲得的救助報酬少于按公約第14條(),救助人有權(quán)從船舶所有人處獲得相當于其所花費用的特別補償。
A.應得的救助報酬
B.可得到的救助報酬
C.可得到的特別補償
D.所花的費用
2.單項選擇題根據(jù)1989年國際救助公約,當船舶或其他財產(chǎn)已被送到()后,如救助方提出合理的移交要求,船舶所有人或其他財產(chǎn)所有人負有接受此種移交的義務。
A.安全的港口
B.安全的泊位
C.被救助方指定的地點
D.安全的地點
3.單項選擇題根據(jù)1989年國際救助公約,船長有權(quán)代表()簽訂救助合同。
A.船舶所有人
B.貨方
C.船貨雙方
D.自己和船員
4.單項選擇題根據(jù)1989年國際救助公約,在不會對船舶及船上人員造成嚴重危險的情況下,若船長在海上未履行救助遇險人員的義務,則()。
A.船舶所有人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船長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B.船長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船舶所有人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C.船長和船舶所有人都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D.船長和船舶所有人都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5.單項選擇題根據(jù)1989年國際救助公約,有關海難救助的訴訟時效為()。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最新試題
船舶開航時不適航,船舶保險人即可對被保險船舶的損失不負賠償責任。
題型:判斷題
根據(jù)我國有關法律規(guī)定,外國籍船舶進入我因領海、港口,須得依法進行申報、聯(lián)檢和強制引航。
題型:判斷題
任何在船人員,當其行為對船上人員和財產(chǎn)安全構(gòu)成嚴重威脅且不聽制止時,船長可以將其拘禁,暫時限制其人身自由。
題型:判斷題
保險人承保的碰撞責任不包括人身傷亡或疾病。
題型:判斷題
下列有關提單,說法不正確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共同海損總額200萬元人民幣;共同海損分攤價值總額2000萬元人民幣,其中船舶分攤價值為1000萬元人民幣、貨物分攤價值為600萬元人民幣、運費分攤價值為400萬元人民幣。共同海損百分率為:()。
題型:單項選擇題
二手船買賣的主要特點包括哪些?()
題型:多項選擇題
托運人最主要的合同義務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對于共同海損費用、犧牲和受償項目,應給予利息,計算至共同海損理算書發(fā)出后()個月之日止。
題型:單項選擇題
海上拖航合同屬于()。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