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師在教學冀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遙遠的恐龍世界》一課前,請學生回家收集恐龍的相關(guān)資料。下面是開始上課時的一個片段:
老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遙遠的恐龍世界》,老師課前讓你們收集恐龍的資料,你們收集了嗎?
生(齊答):收集了。
師:請同學們展示交流收集到的信息。誰先來?
生(一男生):老師,我收集的是三角龍的資料。
接下來,這個男生手捧著收集來的一張張資料,讀起來。剛讀幾句,遇到生字,讀不下去了。課堂上頓時沉寂了,教師只好信手拿過來資料開始進行講解。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最新試題
為了便于因材施教,學校對報名參加英語課外小組的學生進行水平測試,并據(jù)此成績進行編班,這種評價屬于()。
田老師結(jié)束公開課后,對這節(jié)課進行了回顧,查缺補漏,這種教學反思的方法屬于()。
某教研組為了提高教學水平,組織教師進行“頭腦風暴”,通過分析各位老師提出的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和困惑,共同分析、討論,探求解決方法。這種反思方法屬于()。
王老師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一星期至少要聽三節(jié)同年級老師的課,進行對話交流,并進行思考比較。這說明王老師非常注重教學反思,其采用方法的是()。
()是以教育目的為指導思想,以“學生守則”為基本依據(jù),對學生一個學期內(nèi)在學習、勞動、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結(jié)與評價。
以評價對象自身的狀況作為參照標準,對其在不同時期的進步程度進行評定。這種評價屬于()。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個好學生”,這反映的評價觀是()。
根據(jù)反思的時間,教學反思可以分為()。
下面是某實驗小學一名教師對學生的一則評語:默默無聲的你,總是踏踏實實地干著,拾紙屑、發(fā)本子——凡是小隊長的工作,你總是搶先完成;每當看到你高高舉起小手,大膽地發(fā)言,老師真為你高興;帶病堅持學習,又讓老師為你擔心;每次看到你難受的樣子,老師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個要強的孩子。這則評語主要體現(xiàn)了()。
下列不屬于操行評定的主要內(nèi)容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