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選擇題1935年的法幣改革()。
A.統(tǒng)一了紙幣發(fā)行權
B.便法幣具有無限清償性質
C.建立了全國統(tǒng)一的貨幣金融制度
D.由于法幣發(fā)行量沒有限制,為國民政府實行通貨膨脹打開了方便之門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多項選擇題20世紀80年代初的“利改稅”改革()。
A.規(guī)范了國家和企業(yè)之間的分配關系
B.有利于建立和健全企業(yè)的經濟責任制
C.模糊了國家具有社會管理者和財產所有者的雙重身份
D.有利于增強企業(yè)活力
2.多項選擇題1994年始實施的分稅制,包括三個相互聯系的內容,它們是()。
A.分稅
B.分率
C.分權
D.分管
3.多項選擇題在1994年分稅制改革中,下列稅種中,屬于中央稅的有()。
A.消費稅
B.增值稅
C.關稅
D.營業(yè)稅
4.多項選擇題公共財政與國家財政相比()。
A.公共選擇的主體不同
B.提供的商品性質不同
C.追求的目標不同
D.二者內涵完全一致,只是不同時期的表述不同而已
5.單項選擇題我國“一五”期間實行的財政管理體制是()。
A.高度集中,統(tǒng)收統(tǒng)支
B.劃分收支,分級管理
C.財政包干,分灶吃飯
D.分稅制
最新試題
自南京國民政府時期起,中國中央與地方政府間才出現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
題型:判斷題
“兩個比重”是指的中央財政收入和中央財政支出在全國財政收支中的比重。
題型:判斷題
清朝晚期內債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外債,在國家財政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題型:判斷題
西周時期的財政收入“徹”已經具有稅的性質。
題型:判斷題
唐朝初期的義倉是負責國家財政支出的主要糧倉。
題型:判斷題
明清海禁政策是重農抑商政策的繼續(xù)和發(fā)展。
題型:判斷題
北宋時期,有土地有資產的主戶都是納稅戶。
題型:判斷題
就預算意義上來說,第一次編成近代形式的預算,是編制的清末宣統(tǒng)三年(1911年)的預算。
題型:判斷題
明朝初期的賦稅征解,主要實行的是官收官解制度。
題型:判斷題
秦漢時期財政收入的支柱是來自于土地的農業(yè)租稅。
題型:判斷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