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

位于9度抗震設防區(qū)、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40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建筑場地屬Ⅱ類的辦公大樓,地面以上有10層,總高40m,結構形式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剖面和平面如下圖所示。該樓層頂為上人屋面。通過計算,已知每層樓面的永久荷載標準值共12500kN,每層樓面的活荷載標準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載標準值共13050kN,屋面的活荷載標準值共2100kN。經動力分析,考慮了填充墻的剛度后的結構基本自振周期T1為0.9s。該樓的結構布置、側向剛度及質量等均對稱、規(guī)則、均勻、屬規(guī)則結構。辦公樓的平面與剖面

第8層的豎向地震作用標準值Fvgk最接近于()kN。

A.3065
B.3303
C.3751
D.3985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最新試題

確定高度100m處圍護結構的風荷載標準值最接近于()kN/m2。

題型:單項選擇題

假定作用于100m高度處的風荷載標準值wk=2.1kN/m2,又已知突出屋面小塔樓風剪力標準值ΔPn=500kN及風彎矩標準值ΔMn=2000kN.m,作用于100m高度的屋面處。設風壓沿高度的變化為倒三角形(地面處為0)。在地面(z=0)處,風荷載產生傾覆力矩的設計值最接近于()kN.m。

題型:單項選擇題

2010版《抗規(guī)》5.2.2條中所說,雙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轉效應,可按下列公式中的較大值確定:或是何含義?

題型:問答題

還需考慮風荷載作用下產生的柱腳彎矩。由桁架上永久荷載和三種可變荷載確定的柱腳最大彎矩設計值MA應為()kN·m。計算時對效應的組合不采用《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第3.2.4條的簡化規(guī)則。

題型:單項選擇題

若該建筑物位于一高度為45m的山坡頂部,如下圖所示,建筑屋面D處的風壓高度變化系數(shù)μz最接近于()。

題型:單項選擇題

《高規(guī)》的7.2.8條,公式很多,感覺無從下手,請問該如何理解?

題型:問答題

工程所在場地的地基土的構成如下表所示。若有抗震要求時,確定其建筑場地類別為()類。

題型:單項選擇題

由屋頂均布活荷載標準值產生的彎矩標準值MDgk30kN·m,則D點的彎矩設計值MD最接近于()kN·m。

題型:單項選擇題

由桁架上永久荷載、活荷載和吊車荷載產生的柱腳最大彎矩設計值MA應為()kN·m。計算時對效應的組合不采用《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第3.2.4條的簡化規(guī)則。

題型:單項選擇題

關于《高規(guī)》中風荷載的規(guī)定,有幾個問題:(1)第3.2.5條規(guī)定的風荷載體型系數(shù)規(guī)定的μzs,與《荷載規(guī)范》7.3節(jié)規(guī)定的μzs,有何聯(lián)系?(2)第3.2.5條和第3.2.6條中的H/B是不是同一個概念?

題型:問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