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農民藝術節(jié)組委會指出,要使農民藝術節(jié)成為農業(yè)文化遺產保護的有效途徑,農民文化藝術展示交流的重要平臺,宣傳國家“三農”新貌的陣地,國內外來賓了解、欣賞我國農民藝術的窗口。這說明中國農民藝術節(jié)()
①是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途徑
②有利于加強中外文化交流
③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載體
④是文化創(chuàng)新的根本途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目前,世界上有許多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的學校都開設了漢語課程,一些國家還聘請華文教育的志愿者負責漢語的教學。從文化的角度看,這樣做的益處在于()
①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傳播
②有利于把其他國家的文化融合到中國文化之中
③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
④有利于取長補短,實現文化的創(chuàng)新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
2012年9月2日,“第三屆中國文化遺產動漫大賽”揭曉,共選出精品佳作11件、優(yōu)秀作品10件。舉辦文化遺產動漫大賽()
①能夠創(chuàng)新文化呈現形式
②給傳統文化融入愛國主義精神
③能夠維系民族共同的生活
④擴大文化遺產的影響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幾百年來,隨著大量華僑在東南亞海島地區(qū)落戶,通過華僑與當地居民的交往,使東南亞海島地區(qū)居民的飲食、衣服、裝飾乃至家庭倫理觀念和親屬稱謂上,都透露出華人文化的影響。這表明()
①人口遷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
②文化交流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
③文化對人的思維方式有重要影響
④傳統習俗對于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具有獨特作用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城市建筑領域文化生態(tài)平衡,是判斷城市與建筑是否先進的標準。近年來有些城市以追求“現代化、國際化”名義,對具有地域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qū)過多地拆除,造成千城一面的尷尬局面。強調城市建筑領域需要文化生態(tài)平衡,是因為()
①不同文化藝術風格的建筑,展現了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
②在城市建筑領域,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同樣重要
③保護歷史文化街區(qū)和有價值的歷史建筑是城市建設的工作中心
④建筑文化的多樣性,其空間環(huán)境情景能夠影響到人們的心理愉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最新試題
你是贊成或是反對過“圣誕節(jié)”諸類的“洋節(jié)”,請運用文化生活相關知識,闡明理由。
文化的交流作為一種“軟實力”,具有其他交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突出。加強文化交流與合作,主動置身于國際文化交流之中,是責任,也是使命。加強文化交流與合作,是責任也是使命。作為當代青年,你認為怎樣做才能不辱這一使命?
根據上述材料,指出你是否贊成“降低中高考英語分值、提高語文分值”的做法,并用“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有關知識闡明理由。
結合材料,從生活與哲學角度,就更好地傳承景泰藍工藝提兩條方法論建議。
歌曲《中國話》歌詞:……各種顏色的皮膚各種顏色的頭發(fā),嘴里念的說的開始流行中國話,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我們說的話讓世界都認真聽話。有人認為,21世紀漢語即將成為世界第一語言。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你的理由。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掃墓、踏青、折柳、沐浴、吟詠等,體現了清明節(jié)緬懷、感恩和親近自然的文化傳統。近年來,網上祭奠、家庭追思、獻花遙祭等,為清明祭掃添增了新的表現形式;人文紀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覽等,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分析文化創(chuàng)新的途徑。
孔子學院被譽為21世紀傳播中華文化的“新絲綢之路”。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學院在韓國成立,至2011年11月,全球已有105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了350多所孔子學院和500個孔子學堂,全球學習漢語的外國人已達1億人。目前還有76個國家的400多個機構強烈要求申辦孔子學院??鬃訉W院如雨后春筍一般在世界各地生根發(fā)芽。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為什么孔子學院能夠如雨后春筍一般在世界各地生根發(fā)芽?
3月11日,美國政府在華盛頓舉行儀式,向中國歸還十余件珍貴文物。這些文物全部為美國國土安全部于2010年收繳,其中包括隋代陶馬、唐代馬雕像、北魏時期陶馬、宋代觀音頭部雕像、北齊石灰?guī)r佛像、清代瓷瓶和明代石質墻頂飾帶。運用所學文化生活知識,分析中美兩國加強合作,打擊文物走私的原因及其目的。
2011年3月30日晚,一部反映中國石油工人無私奉獻、攻堅克難的新編京劇《魂系油氣田》在成都西南劇院首演,2個小時的精彩演出讓觀眾深受感動,演出獲得巨大成功。18世紀下半葉,經徽戲、秦腔、漢調的合流,并借鑒吸收昆曲、京腔之長而形成了京劇。20世紀初,受西方民主和自由思想的影響,京劇創(chuàng)作進入輝煌時期,并成為新文化運動中的一股重要力量。2008年2月,教育部修訂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增加了有關京劇教學的內容,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具體情況,將15首京劇唱段安排在一至九年級,并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在全國推開。運用文化生活知識,分析京劇的發(fā)展與推廣給我們的啟示。
微博憑借平臺的開放性、內容的簡潔性和技術的低門檻等特性,只用一年時間就發(fā)展成為近一半中國網民使用的重要互聯網。公民利用微博傳播信息、表達訴求;兩會代表委員通過微博匯集民意;政府部門通過微博發(fā)布政務信息、回應社會關切;甚至企業(yè)利用微博宣傳產品,樹立形象。當越來越多的民意遇上微博,輿論有了新的整合方式和溝通渠道;當越來越多的部門開通政務微博,必將為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帶來新的氣象。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分析微博在我國快速發(fā)展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