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平等原則
B.民主原則
C.全民原則
D.職業(yè)化原則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民主主義
B.社會主義
C.泛愛主義
D.人文主義
A.森有禮
B.大畏重信
C.福澤渝吉
D.小原國芳
A.《1944年教育法》
B.《總綱計劃》
C.《國防教育法》
D.《教育基本法》
A.動物性、社會性、可塑性
B.動物性、社會性、道德性
C.社會性、道德性、可塑性
D.動物性、道德性、可塑性
A.《暫時教育令》
B.《大學令》
C.《國民學校令》
D.《再改正小學教令》
最新試題
20世紀30年代,歐美國家出現(xiàn)了要素主義教育、永恒主義教育和新托馬斯主義教育,并把這三個教育思潮統(tǒng)稱為新傳統(tǒng)教育思潮。以下關于它們的共同特點描述錯誤的一項是()
德國19世紀的柏林大學與17—18世紀新大學運動中的哈勒大學和哥廷根大學,最根本的不同之處是()
《教育基本法》和《學校教育法》的關系是()
“正式把確立全國性中小學課程標準作為一項重要任務,要求每州的教改計劃都要包括課程內容標準的建立內容?!边@一規(guī)定出自美國的()
為了滿足國家建設的需要并解決教育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1931年蘇聯(lián)通過了《關于小學和中學的決定》。它成為20世紀30年代蘇聯(lián)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國民教育的綱領性文件。對于這個文件評價不正確的是()
下列關于《史密斯-休斯法》與《阿斯蒂埃法》的不同點描述正確的是()
下列教育家中,不具有集體主義教育思想的是()
通過設立圖書館、博物館、公民館等和利用學校的設施以及其他適當?shù)姆椒?,來實現(xiàn)教育目的,體現(xiàn)了《教育基本法》對()方面的規(guī)定。
20世紀20年代蘇聯(lián)“綜合教學大綱”的突出特點是()
()的出臺,標志著日本教育從此前的“寬松教育”向“扎實學力教育”的轉向,代表了未來日本基礎教育的整體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