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
A、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三月 B、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八月 C、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六月 D、莫羨三春桃與李,桂花成實向秋榮。——三月
A、“頌”是正聲雅樂,即貴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共105篇。 B、“風”是國風,即西周時期各國的民間歌謠,《詩經(jīng)》中的精華,共305篇。 C、“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即先用其它事物引出要說的內(nèi)容。 D、“賦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屬此類。
古代有“月相紀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稱來紀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下面關(guān)于“月相紀日法”用法分析正確的是:() ①《五人墓碑記》:“在丁卯三月之望”,“望”陰歷三月十五日。 ②《莊子·逍遙游》:“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晦:陰歷每月初的一天;朔:陰歷月末的一天。 ③《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就是陰歷七月十六日。 ④“今當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誕辰。”“朔日”指六月初一至初九。 ⑤“道光元年辛巳冬十月朔五日”,“朔五日”指這個月初五。 ⑥“正月晦日巷死。”“晦日”,正月末的一天。 ⑦“宋嘉定寧宗八年乙亥四月朔四日”,“朔四日”指這個月初四。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④⑦ D、③⑤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