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34歲,外陰多處白色斑片狀病變,略增厚,界限清楚,取活檢后鏡下見上皮顯著增厚,過度角化,未見異型,真皮淺層見少量慢性炎細胞浸潤。
如果鱗狀上皮內見異型細胞,限于上皮層的下1/3區(qū),基底膜完整,應診斷為()
A.VINⅠ級
B.VINⅡ級
C.VINⅢ級
D.原位癌
E.鮑溫病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患者女性,34歲,外陰多處白色斑片狀病變,略增厚,界限清楚,取活檢后鏡下見上皮顯著增厚,過度角化,未見異型,真皮淺層見少量慢性炎細胞浸潤。
該病例應診斷為()
A.外陰增生性營養(yǎng)不良
B.外陰萎縮性營養(yǎng)不良
C.外陰上皮內瘤變
D.尖銳濕疣
E.脂溢性角化病
A.CD99
B.α-抑制素
C.Vimentin
D.EMA
E.SMA
F.CK7
A.卵泡膜細胞瘤
B.成年型顆粒細胞瘤
C.幼年型顆粒細胞瘤
D.Sertoli細胞瘤
E.Leydig細胞瘤
F.內胚竇瘤
患者女性,55歲,陰道流血半年,發(fā)現(xiàn)腹部包塊1個月,血中雌激素水平顯著升高。超聲示:子宮內膜增厚,左側卵巢見一直徑約10cm實性腫物。手術切除腫物見腫物直徑10.8cm,表面光滑,切面黃色伴出血。
此腫瘤可能為()
A.性索間質腫瘤
B.表面上皮間質腫瘤
C.生殖細胞腫瘤
D.轉移性腫瘤
E.淋巴瘤
F.白血病
女性,45歲,胃癌術后2年,現(xiàn)發(fā)現(xiàn)雙側卵巢對稱性增大,直徑10cm,卵巢保持固有外形,表面光滑,切面實性,灰白色,質硬。
Krukenberg瘤最常見的原發(fā)灶是()
A.大腸
B.胃
C.乳腺
D.小腸
E.闌尾
最新試題
最可能診斷為()
如果鱗狀上皮內見異型細胞,限于上皮層的下1/3區(qū),基底膜完整,應診斷為()
若此患者在妊娠體檢時發(fā)現(xiàn)雙卵巢增大,表面見大小不等囊性結節(jié),壁薄,黃色,最可能的診斷是()
下列輔助檢查對診斷沒有幫助的是()
此腫瘤最常見的轉移方式是()
此病例最可能的診斷是()
關于疣狀癌描述正確的是()
顆粒細胞瘤免疫組化可表達()
鱗狀細胞癌與疣狀癌的鑒別要點為()
鏡下見腫瘤細胞排列成濾泡、島狀,細胞胞質稀少,核呈圓形、卵圓形,見縱行核溝,石榴籽樣,分裂象少見,并見Call-Exner小體,此腫瘤診斷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