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湖南某村數位農民到某醫(yī)院就診,主訴發(fā)熱寒戰(zhàn)、盜汗乏力、腹痛腹瀉、肝脾輕度腫大等癥狀,起病較急,經診斷其患有急性血吸蟲病。醫(yī)生對其用吡喹酮進行治療,同時通知其村衛(wèi)生所對該村村民發(fā)放蒿甲醚片,以預防血吸蟲的感染。討論問題:(1)抗血吸蟲病藥物的分類及作用特點;(2)醫(yī)生對不同人群使用不同抗血吸蟲藥的藥理學依據。
答案:
正確答案:本案例患者因在務農期間接觸到該村被尾蚴污染的水(疫水)而患有急性血吸蟲病。(1)抗血吸蟲病藥物的分類及作用特點:抗血吸蟲病藥物可分為治療性藥物和預防性藥物。治療性藥物如吡喹酮,其機制目前有多種解釋,主要認為藥物能激活蟲體細胞慢鈣通道,導致蟲體產生興奮、收縮和痙攣,導致從血管壁上脫落,并移行于肝而被網狀內皮細胞吞噬滅活。另外也認為吡喹酮激動蟲體5-HT受體引起痙攣性麻痹。吡喹酮的不良反應較多,但較輕微。主要見于神經系統(tǒng)和消化系統(tǒng),表現(xiàn)為頭暈、頭痛、多夢、乏力、肌肉震顫,以及食欲減退、惡心、腹脹等反應。少數患者可出現(xiàn)心電圖改變,引起T波降低,心律失常等。預防性藥物有青蒿素衍生物青蒿琥酯、蒿甲醚。該類藥用于血吸蟲感染的預防,對血吸蟲童蟲具有較好的殺滅作用,通過殺滅童蟲阻斷雌蟲產卵,抑制由血吸蟲蟲卵引發(fā)的一系列免疫反應,可保護宿主免受蟲卵的損害,產生血吸蟲感染預防作用,減低感染人群的感染度。其對蟲體的糖代謝產生廣泛的影響,包括抑制蟲體對葡萄糖的攝入,促進糖原的分解,抑制蟲體內堿性磷酸酶活性等,明顯減少蟲體實質的糖原含量;同時對多種代謝酶產生明顯抑制作用,破壞和溶解蟲體實質組織。該藥在血吸蟲病流行區(qū)可用于預防血吸蟲病,也可用于短期接觸疫水的人群;其不良反應與吡喹酮相比較輕。(2)醫(yī)生對不同人群使用不同抗血吸蟲藥的藥理學依據:在本案例中,由于就醫(yī)患者患有急性血吸蟲病,因此醫(yī)生對患者使用治療性抗血吸蟲藥物吡喹酮。該藥是吡嗪異喹啉衍生物,可對多種血吸蟲進行殺滅,是目前廣泛應用的一種高效、低毒、口服的新型廣譜抗血吸蟲病藥物,對于急性血吸蟲病可迅速退熱和改善全身癥狀。該藥不良反應較多,常見于患者的神經系統(tǒng)和消化系統(tǒng)。醫(yī)生建議村衛(wèi)生所向該村村民發(fā)放蒿甲醚進行預防,是因為該藥對血吸蟲童蟲具有較好的殺滅作用,特別對7~21天童蟲的殺滅作用最強,且不良反應較吡喹酮輕,因此常用于血吸蟲病流行區(qū)的人群預防,也可用于短期接觸疫水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