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下面是一位老師在講"簡單幾何體的三視圖"的教學片斷,請閱讀后回答問題: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從學生熟悉的古詩入手,引出課題。
多媒體顯示: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師:大家看大屏幕,一起朗讀這首詩。
師:哪位同學能說說蘇東坡是怎樣觀察廬山的嗎?都有什么感覺?
生:橫看,側看,遠看,近看,高看,低看。都得到不同的效果。
師:回答得非常好。可能有些同學會納悶,今天老師上數(shù)學課怎么會念起古詩來?其實,這首詩隱含著一些數(shù)學知識。它教會了我們怎樣觀察物體,這也是我們這節(jié)課將要學習的內容--簡單組合體的三視圖(寫板書)。
問題:
(1)該教師的課堂引入有什么特色,對教學有什么好處?
(2)簡單談談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怎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