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選擇題17-18世紀法國教育概況()

A.法國初等教育以宗教教育為主,輔以讀、寫、算得教學。
B.17世紀初中等教育以“耶穌基督圣樂會”為主。
C.高等教育如巴黎大學其保守性突出
D.建立了一些技術專門學校
E.法國政府對初等教育不關心,發(fā)展緩慢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多項選擇題1905年,下列那些人出版了第一份智力量表()

A.霍爾
B.拉伊
C.比納
D.沃特
E.西蒙

2.多項選擇題亞理士多德認為人的靈魂由()構成

A.誠實的靈魂
B.理性的靈魂
C.營養(yǎng)的靈魂
D.欲望的靈魂
E.感覺的靈魂

3.多項選擇題1938年,美國全國教育協(xié)會的教育政策委員會把中等教育的目標歸納為()。

A.健康
B.人際關系
C.道德品質
D.經(jīng)濟效
E.公民責任
F.自我實現(xiàn)

4.多項選擇題1890年,日本的初等小學開設了()等課程。

A.作文
B.理科
C.唱歌
D.書法
E.修身

5.多項選擇題發(fā)展中國家獨立后根據(jù)實際情況對教育體制進行了改革,不屬于這些措施的有()

A.改組大學
B.消除西方帶來的影響
C.大力發(fā)展高等教育
D.發(fā)展職業(yè)教育
E.改革學制

最新試題

為了滿足國家建設的需要并解決教育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1931年蘇聯(lián)通過了《關于小學和中學的決定》。它成為20世紀30年代蘇聯(lián)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國民教育的綱領性文件。對于這個文件評價不正確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下列不是“臨時教育審議會”(簡稱“臨教審”)的貢獻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的出臺,標志著日本教育從此前的“寬松教育”向“扎實學力教育”的轉向,代表了未來日本基礎教育的整體走向。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下列關于《史密斯-休斯法》與《阿斯蒂埃法》的不同點描述正確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德國20世紀下半葉的《總綱計劃》《漢堡協(xié)定》和“德國統(tǒng)一以來的教育改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日本確立了“六三三四”新學制,學制由雙軌制轉變?yōu)閱诬壷?,體現(xiàn)了()

題型:單項選擇題

通過設立圖書館、博物館、公民館等和利用學校的設施以及其他適當?shù)姆椒ǎ瑏韺崿F(xiàn)教育目的,體現(xiàn)了《教育基本法》對()方面的規(guī)定。

題型:單項選擇題

德國19世紀的柏林大學與17—18世紀新大學運動中的哈勒大學和哥廷根大學,最根本的不同之處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1983年,美國中小學教育質量調查委員會提出《國家處在危險之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的報告,這個報告也是美國戰(zhàn)后第三次課程改革的開端,但該運動也引起了一些新的問題,其中不包括()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下列沒有體現(xiàn)出20世紀下半葉美國促進教育民主化發(fā)展的措施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