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輪椅應有的座位寬度是患者坐上輪椅后雙大腿與扶手之間有5cm的間隙
B.輪椅座位的深度是患者坐上輪椅后坐墊前緣離腘窩約6.5cm
C.適當的扶手高度是患者在坐位雙臂內收的情況下,前臂平放在扶手上,肘關節(jié)屈曲角度大于90°
D.腳踏板的板面離地面的距離越低越好
E.一般輪椅靠背盡可能高些為好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差動框式助行器-四輪助行器-兩輪助行器-折疊框式助行器-固定框式助行器
B.固定框式助行器-四輪助行器-兩輪助行器-折疊框式助行器-差動框式助行器
C.差動框式助行器-兩輪助行器-四輪助行器-折疊框式助行器-固定框式助行器
D.差動框式助行器-四輪助行器-兩輪助行器-固定框式助行器-折疊框式助行器
E.差動框式助行器-四輪助行器-折疊框式助行器-兩輪助行器-固定框式助行器
A.四點步行法行走穩(wěn)定,速度較快
B.兩點步行法要求使用者應有比四點步行更強的平衡能力
C.使用腋拐者主要通過腋托負重
D.持杖時腋托抵在腋窩
E.行走時拐杖的著地點要控制在腳掌的正前方部位
A.四點步行法:一側腋拐-同側腿-另一側腋拐-另一側腿
B.兩點步行法:一側腋拐和腿-另一側腋拐和腿
C.四點步行法:一側腋拐-對側腿-同側腿-另一側腋拐
D.四點步行法:一側腋拐-對側腿-另一側腋拐-對側腿
E.上臺階的方法:腋拐-患腿-健腿
A.站立位將腋拐放在腋下,與腋窩保持3~4cm的距離,兩側腋拐支腳墊分別置于腳尖前方和外側方直角距離各15cm處,肘關節(jié)屈曲30°,把手部位與大轉子高度相同
B.站立位將腋拐放在腋下,與腋窩保持3~4cm的距離,兩側腋拐支腳墊分別置于腳尖前方和外側方直角距離各20cm處,肘關節(jié)屈曲30°,把手部位與大轉子高度相同
C.站立位將腋拐放在腋下,與腋窩保持3~4cm的距離,兩側腋拐支腳墊分別置于腳尖前方和外側方直角距離各15cm處,肘關節(jié)屈曲20°,把手部位與大轉子高度相同
D.站立位將腋拐放在腋下,與腋窩保持3~4cm的距離,兩側腋拐支腳墊分別置于腳尖前方和外側方直角距離各15cm處,肘關節(jié)屈曲40°,把手部位與大轉子高度相同
E.站立位將腋拐放在腋下,與腋窩保持3~4cm的距離,兩側腋拐支腳墊分別置于腳尖前方和外側方直角距離各15cm處,肘關節(jié)屈曲30°,把手部位與髂前上棘高度相同
A.身體直立,肘關節(jié)屈曲30°,腕關節(jié)背屈30°握住手杖,可使手杖支腳墊位于腳尖前方和外側方直角距離各20cm的位置
B.身體直立,肘關節(jié)屈曲20°,腕關節(jié)背屈20°握住手杖,可使手杖支腳墊位于腳尖前方和外側方直角距離各20cm的位置
C.身體直立,肘關節(jié)屈曲20°,腕關節(jié)背屈30°握住手杖,可使手杖支腳墊位于腳尖前方和外側方直角距離各20cm的位置
D.身體直立,肘關節(jié)屈曲20°,腕關節(jié)背屈30°握住手杖,可使手杖支腳墊位于腳尖前方和外側方直角距離各15cm的位置
E.身體直立,手杖高度與大轉子處于等高的位置
最新試題
評定肌張力信度較高、范圍較廣且又便捷的方法是()。
步頻、步速、跨步時間和單腿支撐時間等評定步態(tài)的指標屬于()。
持續(xù)發(fā)“啊”聲的檢查屬于()。
紅外線療法的正確方法是()。
患者男,35歲。胸椎骨折并脊髓損傷術后1月余。關于該患者進行轉移訓練時應注意的事項,不正確的是()。
坐位平衡訓練時,Ⅲ級平衡訓練()。
水療的禁忌證不包括()。
促進左踝關節(jié)背屈肌力訓練時,采用()。
該患者的診斷為()。
為該患者配置輪椅確定座位時,臀部至側板的距離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