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歲,3~4歲
B.1~2歲,4~5歲
C.2~3歲,5~6歲
D.3~4歲,6~7歲
E.4~5歲,7~8歲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過渡性
B.不可逆性
C.自我中心性
D.刻板性
E.相對具體性
A.嬰兒的學習可分為習慣化、經(jīng)典/工具條件反射、語言的掌握、概念的學習三個層次
B.嬰兒從一生下來就有學習能力
C.4個月以后的嬰兒再認能力加強,社會性認知和社會性學習進步
D.10~12個月的嬰兒已能進行基本的數(shù)的概念學習
E.10~12個月的嬰兒已能進行高級的、對現(xiàn)實事物的分類
A.人類個體在胎兒末期已有了聽覺記憶
B.新生兒有了再認表現(xiàn)
C.3個月嬰兒對操作條件反射的記憶能保持4周之久
D.6個月以后的嬰兒再現(xiàn)、模仿能力迅速發(fā)展
E.12個月以后的延遲模仿能力產(chǎn)生
A.嬰兒一生下來就有注意
B.新生兒已有了注意的選擇性,具備了對外界進行掃視的能力
C.1~2個月嬰兒的注意已明顯偏向曲線、不規(guī)則圖形
D.6個月嬰兒注意表現(xiàn)在更廣泛、更復雜的吸吮、抓握、操作等日常感知活動
E.1歲以后的嬰兒聽到成人說出某個物體的名稱時,便會相應地注意那個物體
A.嬰兒在2個月時具有了分辨簡單形狀的能力
B.嬰兒在6~7個月以前就獲得了形狀恒常性
C.嬰兒在3個月以前就有了大小知覺恒常性
D.嬰兒在6個月以前能辨別大小
E.嬰兒在7個月時具有了分辨復雜形狀的能力
最新試題
為什么在與兒童進行訪談時要詢問孩子自己怎么看待當前的問題?
兒童被忽視的五種形式是什么?
最重要的角色失調,角色承擔者不得不退出舞臺,放棄原有角色()。
首次訪談的注意事項?()
在首次家庭訪談中,錯誤的做法是哪一項?()
用本我、自我、超我三個層次的結構來闡述人的精神世界是()。
心理咨詢提及的“門把手綜合癥”代表著什么?
溝通者傳達給他人的觀念和情感,指的是()。
個體的某種行為得到獎賞,他就會重復這種行為,指的是()。
一位強迫癥來訪者告訴治療師,他每天不管碰到什么物品都會立刻去洗手,他覺得這個習慣十分惱人,但是如果不洗手,他認為自己會更加焦慮。這位來訪者很可能屬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