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通過商鞅變法,認識改革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2)課文摘錄: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開始變法。法律規(guī)定: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zhàn),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不斷加強,發(fā)展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戰(zhàn)國時期,各國經過變法,封建制度逐步確立起來。地主階級統(tǒng)治代替了奴隸主貴族統(tǒng)治,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我國封建社會形成了。要求: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和課文內容,設計出相關的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根據下列材料設計教學片段:(1)《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4.問答題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發(fā)現的意義。知道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證據。(2)課文摘錄:1929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我國考古工作者發(fā)現了一個完整的遠古人類頭蓋骨化石,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他們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前,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已經會使用天然火,還會保存火種。他們用火燒烤食物,驅趕野獸,還用火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山頂洞人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他們已會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獵為生,還會捕魚。他們能走到很遠的地方同別的原始人群交換生活用品。山頂洞人已用骨針縫制衣服,懂得愛美。他們死后還要埋葬。山頂洞人生活的集體,是由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氏族。一個氏族有幾十個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來。他們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要求: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和課文內容,設計出相關的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根據下列材料設計教學片段:(1)《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

最新試題

通過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以及指南針、火藥的應用和外傳,認識四大發(fā)明對世界文明發(fā)展的貢獻。(2)課文摘錄:雕版印刷術出現之后,我國刊印了大量精美的書籍。北宋時,畢羿又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畢昇將黏土做成陶活字,用來排版印刷。這種方法既經濟,又省時,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钭钟∷⑿g后來陸續(xù)傳到世界各地。15世紀,歐洲才出現活字印刷,比我國晚約四百年。指南針也是我國人民的偉大發(fā)明。早在戰(zhàn)國時期,人們已發(fā)現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制成了指南針,并開始用于航海事業(yè)。南宋海外貿易發(fā)達,指南針廣泛用于航海,還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這為后來歐洲航海家的航?;顒?,創(chuàng)造了條件。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加上造紙術,是我國古代人民的“四大發(fā)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發(fā)展的重大貢獻。要求: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和課文內容,設計出相關的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根據下列材料設計教學片段:(1)《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

題型:問答題

了解民國以來剪發(fā)辮、易服飾等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2)課文摘錄:19世紀初,西方發(fā)明了輪船、火車。后來,這兩種近代交通工具相繼傳入中國。火車、輪船的出現,使人們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在滇越鐵路通車以前,從昆明到上海,翻山越嶺,大約需要半年左右時間才能到達。通車后,可以先乘火車到海防,再轉乘輪船去上海,全程只需短短的幾天?;疖?、輪船這類便捷的交通工具.還極大地促進了商品的流通。近代以來,西方發(fā)明的照相機和電影傳入中國,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也為后人留下許多珍貴的歷史鏡頭。我們可以從保留至今的老電影、老照片里,了解過去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為了改變愚昧落后的習俗,頒布了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強令男子剪掉辮子、女子停止纏足,用新式的禮服代替過去的翎頂補服。還廢除有損人格的跪拜禮,代之以文明簡單的鞠躬、握手禮;取消“老爺”“大人”之類的稱謂,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稱呼。其他不好的社會習俗也逐漸得到了改變。要求: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和課文內容,設計出相關的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根據下列材料設計教學片段:(1)《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規(guī)定)

題型:問答題

簡述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影響。(2)課文摘錄:20世紀20年代,特別在1924-1929年間,資本主義世界基本上處于相對穩(wěn)定時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繁榮”一時。但是這一“繁榮”的背后卻孕育著嚴重危機。1929年,一次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爆發(fā)并迅速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中,人民群眾深受其害。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人大量失業(yè),廣大勞動人民饑寒交迫,流離失所。壟斷資本家為保持價格,維持利潤,寧愿大量銷毀產品,生產受到嚴重破壞。嚴重的經濟危機,引起了政治危機,資本主義各國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蕩。要求: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和課文內容,設計出相關的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根據下列材料設計教學片段:(1)《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

題型:問答題

21世紀以來我國的歷史課程標準中,有關歷史課程的定位不包括:()

題型:單項選擇題

?以下不是歷史教科書的構成基本要素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中學歷史教科書的構成要素一般不包括:()

題型:單項選擇題

?歷史教科書分析的根本依據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中學歷史教科書為學生歷史學習提供的最基本的內容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中國古代研究歷史的入門路徑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簡述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俄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的侵略史實。(2)課文摘錄:1860年,英法聯軍占領天津后,進逼北京。清朝皇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一路燒殺,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這里富麗堂皇的建筑和琳瑯滿目的珍寶讓侵略者驚呆了。他們爭先恐后,掠奪珍寶。搶不走的東西,他們就砸碎。為掩人耳目,他們又放火焚燒。圓明園的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往日輝煌的宮殿、參天古樹,都化為灰燼。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前后,俄國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1860年,太平軍連克常州、蘇州、松江,進逼上海。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成立了“洋槍隊”,由美國人華爾統(tǒng)領。8月,洋槍隊配合清軍進犯青浦的太平軍。太平軍將領李秀成親率援軍趕到。敵人用炮火猛轟太平軍,太平軍鎮(zhèn)定自若。華爾誤以為太平軍沒有還手之力,就指揮洋槍隊沖鋒。太平軍瞄準洋槍隊沖在前面的士兵,一陣射擊,把洋槍隊打得落花流水。華爾也身中數彈,從馬上栽下來,被部下救走。要求: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和課文內容,設計出相關的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根據下列材料設計教學片段:(1)《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

題型:問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