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辛亥革命爆發(fā)后不久,孫中山指出:“(中國)每省對于內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負其統(tǒng)御整理之責;但于各省上建設一中央政府,專管軍事、外交、財政,則氣息自連貫矣?!贝苏Z表明孫中山()

A.汲取分權制衡的思想
B.放棄民主共和的道路
C.主張三權分立的原則
D.認同自由平等的觀念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1748年乾隆的一道上諭說:“浙西一帶地方所產之米,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籍江西、湖廣客販米船,由蘇州一路接濟?!边@反映出當時()

A.經濟重心移至湖廣江西
B.蘇州已經成為交通樞紐
C.經濟作物開始廣泛種植
D.江浙地區(qū)出現產業(yè)轉型

3.單項選擇題“史實”“史論”“史識”是構成史學的三大要素。史實即歷史事實;史論即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論;史識即是以科學的史觀作指導,分析大量的史實,然后得出科學的結論。下列對郡縣制的敘述屬于“史識”的是()

A.它分郡縣兩級,一郡之內又分若干縣
B.郡縣制是中央對地方政權進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縣制開中國單一制國家組織結構先河,影響深遠
D.郡守和縣令、縣長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4.單項選擇題據北宋歐陽修等史學家編撰的《新唐書·百官志》記載:“凡市,日中擊鼓三百以會眾,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而散?!倍拼娙送踅ㄓ性姟兑箍磽P州市》寫道:“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睂@兩段材料的解讀正確的是()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學體裁,應以前者為準
B.前者是后世人編撰的,后者寫于唐代,應以后者為準
C.兩者所載內容均需經過進一步考證才能確定史料價值
D.兩者記載的史實相違背,必有其一是偽史

最新試題

《世界文明史》記載“羅馬公民最可貴的特權就是他的身體、財產、權利受法律保護。它在涉訟之時可不受刑罰或粗暴對待,羅馬法最值得贊美的是它保護個人對抗國家?!辈牧媳砻鳎_馬法的價值主要在于()。

題型:單項選擇題

博洛尼亞大學被譽為“現代大學的源頭”。哥白尼在校期間學習了天文觀測技術和古希臘天文學理論,提出了“日心說”?!盁o線電之父”馬可尼在校期間成功用電磁波進行約2公里距離的無線電通訊實驗。這反映了()。

題型:單項選擇題

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發(fā)展歷程中,議會進行改革,工業(yè)資產階級獲得了更多的議席,大大加強了在議會中的作用,這是哪一次歷史事件的結果?()

題型:單項選擇題

據《美國憲政歷程》記載:(有)一位大法官叫道格拉斯,他在大法官的位置上一呆就是36年零七個月。1975年他突然中風,無法上班,但是當時的總統(tǒng)正好是當年積極主張彈劾他的眾議院共和黨(少數黨)領袖福特,為了不讓福特總統(tǒng)有機會任命一個保守派的法官,他坐著輪椅,帶著尿袋出庭,最后還是前功盡棄。據此判斷下列選項中表述正確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1975年,蘇聯的工業(yè)總產值已達到美國工業(yè)總產值的80%以上,而農業(yè)總產值則達到了85%,尤其是蘇聯的電力、原油、鋼等產量,均大幅度超過了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由1950年相當于美國的33%上升到1975年的53%,成為當時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蘇聯的改革()。

題型:單項選擇題

1799年,英國政府出臺了《反結社法》,以強力干預手段來應對日益發(fā)展的勞資沖突。但迫于各方壓力,1824一1825年間,《反結社法》被廢除。促成這種轉變的原因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有學者認為: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可以進一步利用經濟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機遇加快發(fā)展,聯合圖強成為戰(zhàn)略抉擇,一個或少數幾個大國主宰世界、任意擺布別國命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材料旨在說明多極化的發(fā)展()。

題型:單項選擇題

《卿云曲》曾被選為中華民國的國歌,歌詞為:“卿云爛兮,漫漫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痹摳柙~頌揚了辛亥革命()。

題型:單項選擇題

鴉片戰(zhàn)爭之后,馬克思曾斷言不平等條約不能擴大英國和歐美對華的輸出。1847年,歐洲爆發(fā)經濟危機。英國議會選出的專事中英貿易調查組得出的結論是:用銀子來支付鴉片足以使華人的一般貿易遭受巨大損失,而絲和茶則能抵償其余商品的價值。材料可用來研究()。

題型:單項選擇題

《漢書·藝文志》在評價戰(zhàn)國時期的某一學派時說:“法家者流,蓋出于理官。信賞必罰,以輔禮制。《易》曰‘先王以明罰飭法’,此其所長也。及刻者為之,則無教化,去仁愛,專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殘害至親,傷恩薄厚?!睂Υ死斫庹_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