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可用AIC法和擬合度法來判別隔室模型
B.一室模型是指藥物在機體內(nèi)迅速分布,成為動態(tài)平衡的均一體
C.是最常用的動力學模型
D.一室模型中藥物在各個器官和組織中的男均相等
E.隔室概念比較抽象,有生理學和解剖學的直觀性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至少有一部分藥物從腎排泄而消除
B.須采用中間時間t中來計算
C.必須收集全部尿量(7個半衰期,不得有損失)
D.誤差因素比較敏感,試驗數(shù)據(jù)波動大
E.所需時間比"虧量法"短
A.舌下給藥
B.口服腸溶片
C.靜脈滴注給藥
D.栓劑直腸給藥
E.鼻黏膜給藥
A.表觀分布容積大,表明藥物在血漿中濃度小
B.表觀分布容積表明藥物在體內(nèi)分布的實際容積
C.表觀分布容積有可能超過體液量
D.表觀分布容積的單位是升(L)或升/千克(L/kg)
E.表觀分布容積具有生理學意義
A.飯后服用維生素B2將使生物利用度提高
B.無定形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穩(wěn)定型的生物利用度
C.藥物微粉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
D.藥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
E.藥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
A.藥物的給藥途徑
B.胃腸道蠕動
C.循環(huán)系統(tǒng)
D.藥物在胃腸道中的穩(wěn)定性
E.胃排空速率
最新試題
研究藥物配伍變化的目的是什么?
給某病人靜脈注射某藥20mg,同時以20mg/h速度靜脈滴注該藥,問經(jīng)過4小時,體內(nèi)血藥濃度是多少?(t1/2=40h,V=50L)
計算題:配制濃度為100μg/mL某藥物溶液,已知該藥物分解為一級反應,室溫(25℃)時,K=0.0095天-1。請問:①60天后,該藥物溶液的含量為多少?②該藥物降解10%所需時間是多少?
藥物的排泄有哪些途徑?其中主要途徑是什么?
藥物的多晶型與藥物吸收有什么關系?
計算題:配制0.5%的鹽酸普魯卡因溶液400mL,需加氯化鈉多少克,才能使其成為等滲溶液?(1%鹽酸普魯卡因溶液的冰點下降度為0.12℃,1%氯化鈉溶液的冰點下降度為0.58℃)
簡述配伍變化的處理原則。
什么是生物技術藥物制劑?有何特點?
藥物的脂溶性與解離度對藥物通過生物膜有何影響?
哪些藥物不適宜制成緩釋或控釋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