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23-1924年期間,滬江大學社會學系的訪問學者、美國布朗大學教授白克令指導學生對上海沈家行地區(qū)進行調查
B、1918年,燕京大學社會學系的教授甘博主持的“北京社會調查”
C、1924年,齊魯大學社會學系的學生在中外教師的帶領下,對濟南市社會概況所進行的調查
D、1915年,葛學溥指導學生在楊樹浦地區(qū)的東部所開展的社會調查
E、1914-1915年,步濟時所主持的關于北平人力車夫的生活與工作狀況的調查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廈門大學
B、上海大學
C、云南大學
D、南開大學
A、上海圣約翰大學
B、燕京大學
C、滬江大學
D、清華大學
A、《中國人口論》
B、《中國鄉(xiāng)村與城市生活》
C、《家庭進化論》
D、《北京的行會》
A、《新社會》
B、《社會學界》
C、《社會學刊》
D、《社會學研究》
A、齊魯大學社會學系
B、上海圣約翰大學社會學系
C、滬江大學社會學系
D、燕京大學社會學系
最新試題
古代鄉(xiāng)約的四大綱領是:德業(yè)相勸、過失相規(guī)、禮俗相交、患難相恤。
文化失調往往不會導致很多社會問題出現(xiàn)。
梁漱溟的鄉(xiāng)村建設思想與實踐貫穿了()這樣一種精神。
潘光旦將英文中論述文化及優(yōu)生最關鍵的詞adaptation譯為()。
費孝通等人的社會學調查強調學術活動的目的性,而且社區(qū)調查實際上就是圍繞理論進行的。
李景漢、晏陽初在定縣推行的平民教育實驗與調查,主導方向是()。
梁漱溟認為西方文化雖然很發(fā)達,但只能解決人的生存問題,解決不了人的精神問題,而中國文化可以解決人的精神問題。
孫本文對文化問題的觀點,受到美國社會學家()的影響。
康有為的“三世說”有如下顛覆性意義:()。
吳景超的研究的總體思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