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通過反復誦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B.體會詩歌中的疊詞的作用
C.掌握詩歌中擬人的修辭手法
D.品味詩歌的結構,體會詩歌的三美原則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①②③三個問題體現(xiàn)了認知性問題特點,從詞、句子人手,從“小”處著眼,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答案
B.④⑤兩個問題是“課文閱讀理解式”,旨在讓初步學生熟悉課文,了解故事情節(jié)
C.⑥⑦⑧三個問題是評價性問題,讓學生站在評價者的立場上進行比較與評判,對梁生寶這一人物形象進行全面分析
D.問題⑨是創(chuàng)造性問題,需要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進行回答,還需要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發(fā)揮創(chuàng)造能力解決這一問題
A.由學生已經學習過的課文引出新課,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B.導入簡短、準確、有效,能幫助學生快速進入新課的學習
C.這則導入沒有趣味性,不具有啟發(fā)性,是無效的課堂教學
D.教師善于總結和引導,很好地做到了對舊知識的回顧和對新知識的導入
A.教師采用情境導入的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學習興趣
B.導語過于冗長,不利于后面課堂內容的跟進
C.導語親切自然,對學生的情感引導具有普遍性
D.該教師設計導語時充分考慮了課文內容、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心理特點等
A.教師在課堂導入時引入了學生熟悉的作者詩詞,自然流暢地導入新課,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B.通過提問層層深入,啟發(fā)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了解“黔驢技窮”的本質
C.學習完成以后及時引導學生通過造句進一步鞏固,課堂講解和練習結合緊密
D.教師最后的玩笑有點跑題,沒有體現(xiàn)對學生的尊重
A.教師的板書是對教學內容的提煉和概括,并不是唯一答案,對文意的概括方式可以多種多樣
B.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表述.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發(fā)散思維能力
C.文意歸納沒有標準答案,學生關注文本,并言之有理就可以鼓勵
D.當課堂發(fā)生類似情況時,教師要予以正確指引,引導這位學生對教材進行深層理解
最新試題
以下是某位教師對語文教材的作用的認識,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對該目標理解不準確的是()。
某教師學習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后,對總目標中的重要知識進行了總結,其中錯誤的一項是()。
某教師閱讀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后,對語文課程設計的思路的重點內容進行了總結,其中錯誤的一項是()。
閱讀下面一位語文教師的教學過程設計,回答下面的問題?!窘虒W過程】一、導入二、介紹作者三、檢查預習四、聽錄音范讀,把握本詩的感情基調。五、模仿錄音,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要求:1.讀準字音。2.思考:(1)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2)圍繞主旨,詩歌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六、整首詩語言生動,句式整齊,讀起來激情澎湃,讓我們齊讀課文,感受那份激昂。這回讀要在剛才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出節(jié)奏感和恰當的語氣。第1節(jié):明朗、堅定的語氣;第2~8節(jié):悲壯、沉思的語氣;第9~11節(jié):勸告、警醒的語氣;第12節(jié):歡快、奮發(fā)的語氣。(開頭、結尾齊讀,2~3節(jié)男生讀,4~8節(jié)女生讀,9~11節(jié)男生讀)七、品讀1.這首詩意蘊豐厚,蘊含了深刻的哲理,找出你體會最深的一句話談談感受。2.理想是一種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東西,很抽象,可本詩卻讓我們清晰可感,那么作者是用什么形象來表達理想的意義呢?這是一種什么樣的修辭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八、誦讀品讀后我們對這首詩的含蓄美和韻律美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讓我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詩句進行深情誦讀,再次體味理想的內涵,感受理想的力量。九、結語問題:這是一位語文教師教學《理想》一課的教學過程,請認真閱讀并作出評析。
學習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后,教師對其重要內容進行了回憶總結,其中總結錯誤的一項是()。
在教學某版教材初中語文課文《奇妙的克隆》一課時,教師為學生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目:“從課文中找出能表現(xiàn)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態(tài)度與精神的句子。”以下對其設計意圖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某版教科書《真正的英雄》課后有一段補白,介紹了“學習快讀”的特點。這段補白屬于教科書的什么系統(tǒng)?()
修訂過的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準確表述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建議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對該教學建議的理解,不恰當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