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中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已普及全世界
B.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C.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優(yōu)秀文化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文化具有非常豐富的形式,下列屬于文化形式的是()
①科學
②藝術
③思想
④信念
⑤信仰
⑥道德
⑦生產過程
⑧傳播過程
A.②④⑥⑦⑧
B.①③④⑦⑧
C.②③④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⑥
中國的舞龍、西班牙的斗牛、巴西的桑巴舞等表明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具有()
①民族性
②多樣性
③交融性
④獨特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目前,我國有38處文化和自然遺產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些文化遺產()
①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②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③有助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展現(xiàn)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④主要被用來開發(fā)旅游資源,促進經濟發(fā)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有人認為:“經濟全球化必然導致文化一體化。”這種觀點()
①肯定了各種文化間的差異會逐步消除
②肯定了經濟對文化具有深刻的影響
③肯定了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生命力
④否認了文化的相對獨立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生活中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有()
①商業(yè)貿易
②人口遷徙
③教育
④家庭聚會
⑤電子網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
最新試題
2010年世界博覽會在上海舉辦。某校高二(1)班同學以“走進博覽、聚焦安徽”為主題開展探究活動。同學們通過查閱、上網等途徑收集資料,組織課堂討論,發(fā)表看法:甲同學:上海世博會是文化世博。中國館的建筑設計凸顯漢字、京劇、中國紅和水墨畫等中國元素,整體布局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悠久的“和諧”思想;國家館館內用高科技手段向觀眾展現(xiàn)古代四大發(fā)明、《清明上河圖》等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華;安徽館以徽派建筑標志性元素“馬頭墻、小青瓦”為外墻裝飾,館內通過徽劇、黃梅戲、鳳陽花鼓等民間藝術的展示,讓觀眾領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質感。請你結合甲同學的發(fā)言,分析說明其中蘊含的中華文化特征。
材料:以傳統(tǒng)文化為背景的中國元素在全球商業(yè)領域越來越受到重視:好萊塢大片《功夫熊貓2》在中國取得不菲的票房收入。其中,皮影剪紙燈籠花轎,亭臺樓閣寶塔城堡,小橋流水小巷古道,國粹鳳凰國寶熊貓……“中國元素”元所不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yè)在世界范圍內進行推廣時,也開始加入中國文化的元素:吉利汽車在法蘭克福車展上用原汁原味的京劇臉譜做表演,吸引了大量的參觀者駐足;王老吉在自由女神像之下,用中國式的“紅”,邀請世界人民光臨北京奧運會,吸引了諸多美國人的關注·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說明中國元素在全球商業(yè)領域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原因。
結合文化交流的有關知識,說明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的意義。
2011年10月,由教育部研制的“漢語能力測試”率先在上海、江蘇等地試水。據稱,此舉旨在遏止國人提筆忘字、滿口洋文、淡漠漢語的現(xiàn)象,復興傳承數(shù)千年的母語文化。漢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語言,漢字又是世界上僅存的象形文字,推出“漢語能力測試”不啻為中國人復興母語的新嘗試。在現(xiàn)階段,西方文化在不經意間左右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精神和行為理念,我們的母語及母語文化處于邊緣狀態(tài);重應試教育而輕母語能力培養(yǎng),導致學生母語修養(yǎng)的缺失。有的人連母語文章都寫不通順,母語的工具——漢字都寫不準確,何以談母語的文化傳承呢?輿論認為,在全球化浪潮洶涌的今天,僅此一項考試不足以擔當此重任。惟有發(fā)掘漢字乃至漢語的深層文化內涵,致其熠熠生輝,母語才具備足夠的傳播力、影響力和感染力。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有關知識,說明如何復興母語文化及其原因。
結合材料,從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的角度,為我國蘇繡藝術的進一步發(fā)展提出兩條方法論建議。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分析我國是如何實現(xiàn)讓世界了解蘇繡,讓蘇繡走向世界的。
結合材料,運用聯(lián)系的觀點,分析該景泰藍工藝畫畫師成功的理論依據。
201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的舉辦說明了文化生活什么道理?
3月11日,美國政府在華盛頓舉行儀式,向中國歸還十余件珍貴文物。這些文物全部為美國國土安全部于2010年收繳,其中包括隋代陶馬、唐代馬雕像、北魏時期陶馬、宋代觀音頭部雕像、北齊石灰?guī)r佛像、清代瓷瓶和明代石質墻頂飾帶。運用所學文化生活知識,分析中美兩國加強合作,打擊文物走私的原因及其目的。
孔子學院被譽為21世紀傳播中華文化的“新絲綢之路”。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學院在韓國成立,至2011年11月,全球已有105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了350多所孔子學院和500個孔子學堂,全球學習漢語的外國人已達1億人。目前還有76個國家的400多個機構強烈要求申辦孔子學院??鬃訉W院如雨后春筍一般在世界各地生根發(fā)芽。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為什么孔子學院能夠如雨后春筍一般在世界各地生根發(fā)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