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題德國的國家教育政策是青年人10年級離開學校后,必須繼續(xù)兼讀或接受學徒訓練至18歲。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4.多項選擇題由于學校的主要精力放在培養(yǎng)成績較好的學生投考大學上,成績稍遜的高中生不被重視,未能考入大學的高中生,成為()。
A.殘廢學生
B.次等學生
C.優(yōu)等學生
D.弱勢群體
5.多項選擇題在中學會考中,讓校內教師評價自己的學生,發(fā)揮教師在這類評價模式當中的作用,必須有以下()保障措施。
A.首教師必須接受評價培訓
B.考試主辦機構必須編制一份詳盡文件
C.考試機構還需制定防范學生抄襲或獲取不公平協(xié)助的措施
D.學生必須寫出承諾書
最新試題
清朝時期,科舉考試規(guī)程更為嚴密,不僅沿用歷代各種行之有效的防弊措施,而且實行官、民分卷之法。
題型:判斷題
高中不設畢業(yè)會考,普通高中自辦結業(yè)考試,內容分四育是:德、智、體、群,評核的方式分日常考查、期中考、期末考。四育成績分列,不計總成績,四育均合格者準予畢業(yè)。實行這種制度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1996年10月1日英國文官錄用和評價服務機構改為民營,由英國人力資源管理外包龍頭公司——人均集團公司(Capita)收購轉為社會化。
題型:判斷題
所謂考試,就是“以人為測試對象,其本質是測度或甄別()的社會活動?!?/p>
題型:單項選擇題
1854年5月21日,英國以樞密院命令的名義頒布了《文官任用令》,至此英國文官考試制度自此得以初步確立。
題型:判斷題
各國公務員制度都規(guī)定,考試錄用的公務員在正式使用以前,都規(guī)定有一定階段的試用或實習,然后才正式任用。
題型:判斷題
在20世紀50年代,德國能夠進入完全中學念書的學生僅占少數(shù),通過Abitür就好比擁有進入()通行證。
題型:單項選擇題
法國教師對中學會考的影響力,主要在學生參加()考試時發(fā)揮作用。
題型:填空題
筆試又分為三種形式。一種是英、法、聯(lián)邦德國采用的傳統(tǒng)論文式;一種是美國采用的短答式;一種是以中國公務員錄用考試采用的()。
題型:單項選擇題
與高考不同,普通高中畢業(yè)會考屬于()考試,目的是檢測高中畢業(yè)生能否達到畢業(yè)標準。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