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與西歐相同
B.存在高于教會權利的教會機構
C.不重視教育
D.受皇帝控制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修辭法
B.法律
C.軍事
D.醫(yī)學
A.行會
B.商會
C.市政當局
D.教會
A.是歐洲研究羅馬法的中心
B.講授教會法的機構
C.訓練教會管理者的機構
D.形成于11世紀末
A.生產
B.生活
C.教育
D.傳教
A.修道院
B.教父哲學
C.古希臘哲學
D.唯物哲學
最新試題
下列不是“臨時教育審議會”(簡稱“臨教審”)的貢獻的是()
20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教育領域出現(xiàn)了“教育荒廢”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兒童惡作劇、逃學、行為不良、校內暴力、家庭暴力,以及由于激烈的考試競爭,出現(xiàn)所謂問題教師,學校出現(xiàn)大量的體罰和變相體罰。為解決這一問題,日本政府出臺了()
20世紀50—60年代,日本出現(xiàn)了“應試教育”占統(tǒng)治地位,人們抱怨學校是“考試地獄”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日本進行了一系列“寬松教育”的改革。以下不屬于“寬松教育”改革特點的是()
德國19世紀的柏林大學與17—18世紀新大學運動中的哈勒大學和哥廷根大學,最根本的不同之處是()
下列關于俄羅斯聯(lián)邦教育管理體制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蘇聯(lián)在20世紀50年代再次開啟重視勞動教育的新一輪教育改革,這次改革的最根本的特點是()
蘇聯(lián)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教育改革的最為宏觀的特點是()
20世紀20年代蘇聯(lián)“綜合教學大綱”的突出特點是()
1983年,美國中小學教育質量調查委員會提出《國家處在危險之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的報告,這個報告也是美國戰(zhàn)后第三次課程改革的開端,但該運動也引起了一些新的問題,其中不包括()
1976年,在聯(lián)邦德國,一名即將畢業(yè)的師范院校學生不可能做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