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角色表演區(qū),我們經(jīng)常見到下面的情況:一天,開開家的"媽媽"跑來跟我說:"老師!老師!我們家的寶寶生病了!"老師:"那怎么辦呀?""媽媽"說:"他需要找爸爸。"說著"媽媽"掏出"手機"(一只洗發(fā)水瓶子):"喂喂喂!爸爸!快回來!我們寶寶生病了!"孩子的想象力是十分豐富的,一個小小的洗發(fā)水瓶子就有無數(shù)種變化,"手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想一個簡單的洗發(fā)水瓶子尚且如此,那我何不再準備些其他的未成型玩具呢?所以我在娃娃家旁邊新添了一個百寶箱,里面專門放了一些廢舊物品(如包裝盒、飲料罐等等)。在游戲中,每次一開始百寶箱里的東西都會被一搶而空,有時還有爭搶現(xiàn)象,但娃娃家里的家具、物品在幼兒的添置下不斷豐富,幼兒也想出了很多不同的玩法,孩子之間交流也明顯增加。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今天娃娃家旁邊新添了百寶箱,你們在百寶箱里發(fā)現(xiàn)了什么好東西呢?
幼兒1:月餅盒。
幼兒2:罐子。
幼兒3:……
教師:那你們用這些東西做了什么呢?
幼兒1:我用大的盒子做了電視機,和寶寶一起看電視了!
幼兒2:我用可樂瓶做了熱水壺,給小客人倒水喝。
幼兒3:……
教師:我發(fā)現(xiàn)玩具一多有小朋友開始搶了起來。
幼兒1:要分享,大家一起玩。
教師:那搶的時候怎么解決呢?
幼兒1:誰先拿到就是誰玩!
幼兒2:石頭剪刀布。
教師:那下次玩娃娃家時我們可以繼續(xù)想想辦法,把百寶箱的東西玩起來,可不能再搶啦!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學前班
A.角色游戲
B.表演游戲
C.結(jié)構(gòu)游戲
D.有規(guī)則游戲
最新試題
認為“游戲是為未來生活做準備”的游戲理論是()。
在這個游戲中,張老師指導幼兒游戲時遵循了哪些原則?
請用所學過的學前教育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并給出解決措施。
李老師設(shè)計了一個“三只蝴蝶”的游戲活動。她選了三位幼兒扮演蝴蝶,又選了若干幼兒扮演花朵。結(jié)果,幼兒興趣不高,表現(xiàn)被動,還沒等游戲結(jié)束,一個幼兒問老師:“老師,游戲完了嗎?我們可以自己玩了吧?”問題:對于這種現(xiàn)象,請從幼兒游戲特征和游戲指導的角度進行論述。
“娃娃過家家”屬于()游戲。
簡述幼兒游戲的基本特征。
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我聽見就忘記了,我看見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說明了在游戲過程中應(yīng)()。
嬰兒偶爾用雙腳蹬席子發(fā)出響聲后,他就會連續(xù)地用腳去蹬席子讓它再度發(fā)出聲響。這種游戲?qū)儆冢ǎ?/p>
你覺得琪琪父母的擔心有必要嗎?為什么?
家長根據(jù)兒童的年齡特點選擇玩具,四、五歲兒童的玩具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