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集團曾在國內聲名赫赫,企業(yè)的平均發(fā)展速度達到300%,更有甚者說達到500%。巨人集團靠電腦軟件起家,到1994年已經達到總產值近8億元,足跨電腦軟件、房地產、生物工程三大產業(yè)。然而,到1997年1月時,巨人集團卻爆發(fā)了全面的危機。巨人集團由極盛而到極衰,原因來自很多方面,然而最主要的還是在投資巨人大廈上的一系列非理性決策。
巨人集團初始計劃投資興建18層的巨人大廈。在一念之間又改為38層,后來又改為54層,并不斷加高,從54層到64層到70層,設計投資額也從2億元增加到12億元。巨人大廈一再加高,這中間竟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一系列決策的變化用史玉柱的話說“完全是頭腦發(fā)熱的結果”。大廈由54層加高到64層時,決策依據(jù)只是設計單位的一句話“由54層到64層對下面基礎影響不大”。當決定由64層加高到70層時也未經過嚴密的論證,對地質條件也未曾考察。結果施工時,發(fā)現(xiàn)巨人大廈處在三條斷裂帶上,為解決斷裂帶積水,大廈支柱必須穿越40~50米的沙土而達到巖石層,打進巖石層30米,多投資了3000多萬元。由于在此地基上面的原因,當70層的地基打完時,所籌樓花已經用盡。巨人集團只好從生物工程方面抽取資金。
由于過量抽血,使得維護生物工程正常運作的基本費用和廣告費用無法到位。生物工程這個產業(yè)開始萎縮。到1996年7月以后,生物工程、保健品銷量急劇下降。史玉柱發(fā)動一場秋季攻勢,力挽頹勢,也未奏效。
巨人大廈抽干了巨人產業(yè)的血,當生物工程一度停產時,巨人大廈由于斷了資金供給不得不停工,一場危機就全面爆發(fā)了。巨人集團出現(xiàn)困難的直接原因在于巨人大廈,而巨人大廈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與總裁個人決策相關,即隨意性太強。
巨人集團的決策是高度集中的,在巨人集團的股份中,總裁一人所占股份就達到90%以上。集團雖聘許多老總,但是都沒有股份。故在決策時,他們很少堅持自己的意見,事實上,由于他們沒有公司股份,也無法對總裁的決策進行干預。巨人集團雖設立了董事會,顯然,也是件擺設。決策由總裁辦公會議作出。辦公會議又是怎樣的呢?如史玉柱坦言“決策會議實行民主集中制,大家可以暢所欲言,然后我拍板,這個總裁會議雖可以影響我的決策,但左右不了我的決策,事實上我拍板的事,就這么定了”。巨人大廈建設過程中的決策看來就像場兒戲,資金籌措缺乏周詳?shù)目紤]。施工前也沒有一個完整的可行性方案。巨人集團給國內同行上了太慘烈的一課。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董事會
B.CEO
C.事業(yè)部經理
D.總經理
E.部門經理
A.管理工作應尋求最佳的工作方式
B.應構建簡化模型
C.以熟悉而習慣的方式考慮備選方案
D.不應完全相信“運籌學”
E.完全合理的決策是可能的
A.移動平均法
B.指數(shù)滑動平均法
C.周期變動分析法
D.回歸分析法
E.聯(lián)立方程模擬法
A.個人決策
B.科學決策
C.集體決策
D.經驗決策
最新試題
判斷管理是否有效的標準是()。
從管理角度講什么是溝通?乙公司采用了哪些溝通方式?
從管理者層次分類來看,董事長、總經理、首席執(zhí)行官往往是企業(yè)的()。
采用集中政策控制下的分權管理制,推出事業(yè)部制的人是()。
某造紙企業(yè)為了環(huán)保設備的升級改造,與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聯(lián)手建立了污水治理體系,污水排放達到了國家一級標準,這種做法體現(xiàn)了企業(yè)的哪種社會責任?()
標準化方法的制定是企業(yè)管理的()。
提出管理與經營是不同概念的代表人物是()。
管理藝術是指達到某種預測效果的()。
一般來說,高層管理者做出的決策大多屬于()。
管理不被重視的主要原因有()。